#通勤干点啥
逛淘宝发现很多神奇小物。听歌。放空。
@adderpoppy 是持久战,我和我妈大战过n次
@adderpoppy 试试定期转发公务员降薪卖惨的推送
@Jiaoshuji 每次看到类似的经验讲述,都深深感觉这片土地是越来越坏了……我们学科二十年前的热点是上访和劳工,近年的热点是扶贫和治理。是只要稍微睁开眼就能看到房间里的大象已经几乎不留缝隙了。
@kazula 这里你模糊或者误解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义。
残忍屠杀始终是一种反人类手段,而不能够单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通俗一点说,历史上没有哪一次屠杀是我为了要屠杀而去屠杀的。
哪怕是意识形态极端到如红色高棉一样,大量屠杀的目的也是在于“保持组织的纯洁性”。
再回到你提的战争中屠杀平民这个事情,从现代人的观念来看确实是太不正常了。但是在二十世纪战争中用残忍手段杀害敌方平民,大概是除了确实没有这种能力的南太平洋岛国以外,你能想到的打过仗的国家都有过的事情。
二战不用讲,阿尔及利亚独立杀亲法穆斯林,北爱杀天主教新教相互屠杀,解放军在越南搞三光,不胜枚举,很多都是国家层面的上的行为。如果单凭一个事就能给扣个意识形态层面上反人类的帽子,就是一种肆意地扩大化了。结论就会是地球上绝大多数土地都是被各种各样的反人类政权所统治着的。
最后,有点重复地总结下我的主要意思。
- 你讲反对大屠杀这样的反人类罪行应该一视同仁是非常OK的。
- 意识形态是反人类的→会进行大屠杀,也是OK的。
- 但是进行了大屠杀→意识形态是反人类的。这个条件是不充分不OK的。借着反对大屠杀的旗号去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也是不好的。
- 举这么多历史上屠杀的例子不是想说屠杀就是正常的。主要想指出的点是,有屠杀这一类的反人类行为 不一定等于,屠杀的行为来源于一种反人类的意识形态。
@adderpoppy 小鸡:你不要过来啊.jpg
@kazula 戴参加的那个会议已经是05年的事了,这时候又被有心人发现拿出来断章取义,后者的问题我感觉不应该苛责前者。不过有些人通过考察会议认为戴是在颠倒黑白这一点似乎是可以继续讨论的(并不知道那个会到底交流了什么……
@Dorothy 不怕被战友卷吗
https://www.adobe.com/express/feature/image/remove-background
以防万一有人不知道adobe的免费抠图网站,不需要提供任何信息即可使用,声明永久免费。
@brightlyooo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通勤干点啥
东腔西调 特辑|现代性漫谈
确实是“漫谈”,但又并非毫无锚点。话题从上海开始,至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结束。为什么要老生常谈现代性?张新刚谈到现代性的自我纠正力量,这可能也是现代性的吊诡之处:它的反思性,当我们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的时候,我们是在对它进行雕刻与抛光。反思内在于现代性,导致它不断地生产自身。陈迪对民族主义的一个观点很有趣,认为宗教改革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于民族主义提供给现代人面对死亡的途径:个人的生命有限,但国家/民族的生命永恒。所以“尊严”/价值观是重要的,远比经济的逻辑更能解释个体选择。听到嘉宾们对标题进行隐晦的提及与回应是:中国其实并没有在现代性意义上进入现代。上海的、小资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非常脆弱。在缺乏对应的现代文明体制的时候,由经济发展建构出的现代生活不过是一种幻象。(多说一句,尤其在上海的经历面前,能理解为什么戴锦华对中产阶级文化的批判招致判能招致非议。连中产阶级都不是真正存在,遑论中产阶级文化?)
螺旋星系M74:更清晰的影像
美丽的螺旋星系M74(也称为NGC628),位于双鱼座方向约3千2百万光年远之处。
拥有两道鲜明螺旋臂的M74,是一个大约由1000亿颗恒星所组成的宇宙岛,长久以来一直被天文学家推崇为宏伟螺旋星系的完美范例。
在这张处理自韦伯太空望远镜公开数据的影像里,M74的中心区成为令人惊叹无比清晰的注目焦点。
这幅人为上色的影像,整合自韦伯的近红外(NIRcam)及中红外相机(MIRI)所取得的影像数据。
影像呈现此宏伟螺旋星系里,较冷的恒星及尘埃的结构,而这些结构在先前的太空影像仅隐约可见。
@walunding 文笔是我的菜!直接收藏了好几篇完结的慢慢看
记一个碎片化的想法,将来可能再完善它。
我不太喜欢当前对女性创作的批评中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批评都忽略了女性创作者自身的主体性,而仅仅以外部的主观视角进行观看和解读,这种解读很可能是失真的……
我一直觉得既然要进行女性主义批评,意识到作者本人也是正在创作中探索的一位女性是题中应有之义,关于为何选择如此表达、设置这样的情节,至少是需要先听作者的陈述再下判断的。而即便是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读者基于自身经历进行解读时,也很可能产生相反的观感。我个人的侧重点一直都是想探索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导致了这样的差分,如何通过文本的解读去回看自己的生命体验,审视种种幽微之处,是否在无意识中被异性恋霸权的父权社会束缚,怎么摆脱这些而达到自由。
因为跟现在网上流行的争论不同,上野千鹤子的厌女理论给我的私人感受是很温柔的底色,它的目标不应该仅停留在下判断”这个是不是厌女”,而是支持、互助和提升,我觉得(在理想状态下)作者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是可以通过不含攻击性的交流而达到的。
写作是很复杂的事情。一些有创伤经历的人,其实会把在创作中凝视赏玩自身的创伤作为疗愈的手段,虽然写出来的可能是很不“健康”的情节,但对作者来说写出来的同时她反而产生了在现实中前行的动力。有相同经验的读者比较能够理解这一点并从作品中得到疗愈的力量,但另一些读者可能就会觉得作者的观念非常有问题,从而攻击作者。但创作不仅仅是爽文的产出,也不应该仅仅视作承担社会教化作用的媒介,女性创作首先是这个女性个体的表达和言说啊。这里面肯定包含了很多弱小的、不进步的、肮脏的、纠结挣扎的东西,而我个人的侧重点或者目标并不是“消灭”这些,而是“疗愈”,或者试图作为个体的人类,给另一个人类个体提供支持……
所以我真的很在乎批评的方式。在更广义的层面上,我对“批评”的理解也是以“提升”为目的,而不是“打击”和消灭。至于批评出现什么效果,也不是发言者的动机决定的,就像任何的糟糕教育或者执政者一样,如果不注意方式和手法,再友善的心灵也可能造成惨烈的后果,再正义的心灵也可能酿成灾祸。重点还是在于对话,在于下定义之前的聆听……
#通勤干点啥
东亚观察局 102
关于安倍被刺杀后对日本政坛与韩日关系(统一教大本营在韩国)的影响。右转是大势,但由于岸田风格稳健,修宪可能并不会加快。自民党后继无人。
语词通过灌输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催生一种符号暴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