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诡计自查指南 V0.9
0.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0.1本指南中自查项目均为实施诡计的可能性,即必然条件(在某些利用形式或解释更刁钻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实施诡计却绕过检查点的情况
0.2 本指南始终是残缺的,可不断更新的
0.3 本指南不仅是对以往叙述性诡计作品的整理,也包括指南撰写者设想的“可以在此处骗人”的途径(可能没有已发表作品对应)。
1.人物
1.1性别
1.1.1 请检查人物的性别是否被确切地描述出来。
1.1.2 请检查人物的性别描述是否被真正确切地描述出来,“真正确切”【不】包括如下情形:性别通过刻板角色词汇绑定(如职业和社会称呼),通过人物的行为(如进入的场所和恋爱关系)来判断,通过外貌和穿着特征来判断,通过别人对其的思绪和对话来判断等。此条适用于本指南内所有关于【具体真实】的判断。
1.1.3 上一条的答案与实施诡计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取决于对这一“非确切描述”的强烈和重复程度,如一非关键角色被反复提及明显女性的外貌和穿着,那么即使描述在小说世界中不能绝对证明,但基于作者的精力和安排,仍能大概断定其为女性,而如果某关键角色被以暧昧的比例描写了其与一位女性的恋情,并隐约提及两次,那么仍保留该角色为女性的可能性。此条适用于本指南内所有关于【具体真实】的判断,不复赘述。
1.1.4 如本作涉及设定推理,请额外检查对于此事实的普遍认知是否在作品内通行,比如性别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操作转换。此条适用于本指南内所有关于【具体真实】的判断,不复赘述。
1.2 年龄
1.2.1 请检查人物的年龄是否被确切地描述出来。与性别不同的是,本事实认可“多个其他角色描述中的角色年龄”和“社会给予的年龄判断”。
1.2.2 请检查人物的年龄描述是否被真正确切地描述出来,“真正确切”【不】包括:他人在对比中给予的暗示,如不知年龄的角色A称呼不知年龄的角色B为“小孩子”或“同龄人”。其他请参看1.1.2。
1.2.3 请检查该年龄尺度是否存在于普遍认知的人类社会中(即公众认可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别指多少地球年左右)
1.3 关系
1.3.1 请检查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否被确切地描述出来。
1.3.2 请参看1.5唯一本体
1.4 姓名/代号/第一人称等
1.4.1 请检查人物的姓名/代号是否被确切表明
1.4.2 请检查人物的姓名/代号是否始终被完整表明,以维持其确定性。
1.4.3 请检查人物的第一人称是否被确切表明以及【始终】被确切表明为你所认为的那个人物。
1.4.4 请在考虑其主观成分的情况下,检查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1.4.5 请检查多个称呼/姓名是否可能指向同一个人物
1.4.6 此处为最易加入虚假性的部分之一,请结合设定/科技/风俗/语言/国家/社会因素来考虑。
1.5 唯一本体
本部分用于检查特定人物在全书中是否为唯一的特定人物本体。
1.5.1 请检查特定人物的所有能指(包括且不限于姓名,关系称呼,第一人称本身等)是否始终明确指向所指(即这个人物本身)。
1.5.2 请检查特定人物的所有能指是否【仅】能明确指向这个人物本身。
1.5.3 请再次检查你用以判断的涉及到多个人物来锚定“该人物为该人物”的叙述,是否存在坐标偏移但叙述一样具备真实性的可能。
1.5.4 本事实涉及多种判断,部分请参看2.场景与3.结构
1.6 其他
在较少情况下需要以下检查:
1.6.1 人物是否为特定种族
1.6.2 人物是否并非人类,而是动物或拟人化物品
1.6.3 人物是否消失了(此条请参看2.场景)
1.6.4 人物所处的世界是否具备统一连贯性
1.6.5 作品所描述的周围人反应和形容等其他模糊性语句令读者猜测的人物特征或性格是否存在夸张或方向错误的可能性
1.6.6 角色是否为活人/生理和心理意义上的健康普通人
1.6.7 作品中是否存在特别设定可破坏1.1 1.2 1.3 1.4的常识,如肉体和灵魂可分离,或灵魂/人格可转移,不同的人可融合成为一个人等(相信看过类似作品的朋友可以从本条瞬间喊出几本作品的名字),请时刻记住,设定推理的任何设定都存在绕开常识检查点的使用可能。
(更新2.场景)
2.场景
本部分包含场景中除1.人物外的其他要素,请结合3.结构考虑。
请在考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对话内容的不同真实性情况后,进行以下的检查。此条适用于本指南内所有关于【具体真实】的判断,不复赘述。
2.1时间
2.1.1 请检查时间是否被确切表明和确定,在部分作品中可能不存在详细的时间,但必须检查是否有“已确定的时间”。
2.1.2 请检查时间的每个部分是否都已经确定,包括年,月,日,在极端情况下请考虑不同历法的可能性。
2.1.3 请检查相对时间的长度是否为你认为的长度,包括在第三人称中的叙述和人物对话内容,以及基于人物行动的判断(比如“睡了一觉到天亮”是否真的是“度过一夜”)来锚定的时间。置于极端场景下无法获取具体时间时,此条请进行仔细检查,诡计可能误导读者的认知过长或过短,如“短暂昏迷又醒来”是否确实在短时间内醒来。更多信息请参考3.结构。
2.1.4 请检查你认为的同一时间是否为同一时间,你认为的不同时间是否为不同时间。
2.1.5 请在作品的每个部分重复进行对当前时间的检查,并参考3.结构。此条适用于本指南内所有关于【具体真实】的判断,不复赘述。
2.1.6 2.2.6 请额外检查作品是否存在科幻要素使得常理的时间概念产生改变。
2.2 空间
2.2.1 请检查空间是否被确切表明和确定,在部分作品中可能不会说明具体空间,但必须检查是否有“已确定的唯一空间”。
2.2.2 请检查你认知的唯一确定空间在故事的每个部分是否是一致的。
2.2.3 请检查你认知的相对距离是否有其他辅助证据来确切认定,包括在第三人称中的叙述和人物对话内容,以及基于人物行动的判断,比如“某地A与某地B相距很远”加上众人默认此事实的态度,误导读者认为身处B地的某人不可能杀害A地的受害人。
2.2.4 请检查文字表述使你认为的同一空间是否为同一空间,你认为的不同空间是否为不同空间。
2.2.5 请检查你认知的唯一确定空间是否是可移动的。
2.2.6 请额外检查作品是否存在科幻要素使得常理的空间概念产生改变。
2.3. 时空连贯性
此类型诡计大多结合3.结构部分进行,因此在此仅作简单叙述。
2.3.1 请检查作品中的空间和时间是否为连贯一致的整体,以及是否有确切的排序证据。
2.3.2 请检查当你在脑中依照作品叙述重新排序时空片段并复原现实时,是否存在被误导的可能性。
2.4 角色们
本部分指的是1.角色之外的群像场景中使用诡计的可能性,可能会使用组合诡计的形式。单一角色的诡计检查请回看1.角色。
2.4.1 请检查出场或同一场景内的角色数量是否为你所认知/人称/姓名/视角的数量。如使用了辅助证据(如家庭关系等)确认角色数量和所指,请检查该辅助证据与角色的唯一确定性之间的推论是否可靠。
2.4.2 请检查角色们是否存在统一的行为/对话内容/叙述的异常,如存在,则可能是角色们有未叙述的共同特征,如特殊状态/装扮/生理特征/秘密等。请根据作者的笔触来推断其对这一特征的隐藏意图。
2.4.3 请检查角色们通过叙述隐藏其分体与合体的可能性,即在场景尺度内同时考虑角色们的唯一确定性组合。
2.4.4 请检查在群像角色们的大量细节都符合的情况下,场景本身是否存在复制的可能性,通常这种诡计会露出一些破绽来保持公平性,这部分请结合2.2空间 进行考虑。
2.5 其他
此部分包含一些不属于上述分类或较为特殊的检查点,少见但多样,在此仅基于本人经验收集:
2.5.1 请检查场景是否发生在普遍认知的当前时空地球
2.5.2 请检查场景是否发生在抽象意义的某个形式中(部分情况结合4.载体形式 考虑)
3.结构
本部分将涉及不同载体的结构,但经验所限,未足严谨,设想不全,在影像和游戏方面仅能简单分类。
另外,考虑到大量依托结构和载体形式的诡计最终落地形式是前文1和2涉及的具体内容之瞒骗,之后的分类会更为粗略。由于篇幅所限,前文多以文字形式为例分类,游戏和影像的诡计检查需要适当改造前文部分条目,同时结构的检查请结合4.载体形式 进行考虑。
其中3.3游戏结构和3.4影像结构 同样适用于在文字作品中出现的对游戏和影像的描述。
3.1 视角
由于视角的检查大量涉及其具体内容的真实性,请结合1.人物和2.场景进行考虑。
3.1.1 请检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单视角的叙述内容真实性,是否存在扭曲事实和忽略事实无法印证的情况。
3.1.2 请检查第三人称单视角的情况,是否存在并非上帝视角(即相对真实描述)却诱导读者信任其为客观真实的情况。
3.1.3 请检查多视角叙述内容中是否存在无法印证或语焉不详的情况。
3.1.4 请检查你所认为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是否为真正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如利用姓名隐瞒实际人称视角的情况。
3.1.5 请检查视角的转换后项是否确实转换为了你所认知的某个视角。
3.1.6 请检查视角转换过程中是否出现刻意忽略/扭曲事实,或利用视角的真实性切换来营造某一假象的情况。
3.2 文字结构
3.2.1 请检查情节中是否存在利用修辞法(如比喻,借代,互文等)的用词刻意扭曲或蒙骗读者认知的情况。请检查修辞手法是否被实际使用。
3.2.2 请检查作品中是否存在利用章节切换来形成读者的错觉或刻意忽略、扭曲真实的情况。
3.2.3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叙事技巧(如承前启后,伏笔,过渡段,倒叙等)的刻意彰显来隐藏真实意图。
3.2.4 请检查作品的标题、开头、结尾是否利用其独特性造成对真实情况和设定的刻意隐瞒和误导。
3.3 游戏结构
3.3.1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游戏显示画面为游戏主要展现内容这一特性,误导玩家对接受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3.3.2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游戏的不同部分(如片头场景、片头曲和第一幕等)及部分之间的断裂(和逻辑的自动梳理)对玩家进行涉及到作品真实情况的逻辑关系误导。
3.3.3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玩家在游戏中需要输入信息或自定义的部分,刻意误导玩家对作品真实情况的理解。
3.3.4 请检查游戏是否利用对玩家输入信息的反馈,诱导玩家对输入和反馈的对应性等涉及到作品中真实情况的逻辑关系产生误解。
3.2.5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了形容词的不确定性,刻意极端化或欺骗读者极端化理解该词所描述的真实情况。
3.4 影像结构
3.4.1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不同部分(包括且不限于片头,主题曲,片尾,字幕等)的独有形式及默认规则对观众进行涉及具体真实的误导。
3.4.2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蒙太奇或刻意的长镜头隐瞒信息或误导观众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3.4.3 请检查作品是否利用叙事与表现手法(如幻觉中的超现实镜头,闪回,反色,画面变形,升格镜头,声画对位或错位,快速转场等)隐瞒或扭曲信息。
3.5 其他
在极少数情况下请额外进行如下检查
3.5.1 请检查作品是否使用了挪移不同载体结构(如在游戏中使用了小说形式或在文字作品中使用了影像结构)的方法来隐瞒/扭曲信息或对玩家进行误导。
3.5.2 请检查作品是否使用了嵌套式结构或虚假的结构。
(更新4.载体形式)
4.载体形式
本部分旨在整理和提出建立在特有载体/媒介形式上才有可能成立的叙述性诡计分类,正如3.结构所述,大部分此类诡计的目的和最终落地仍是为了隐藏人物和时空场景的具体信息,因而是全指南在实际使用上最多样却最难严谨总结的部分,需结合前两部分考虑。同时,本部分的条目以表现形式为分类标准,并不等同于载体形式,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请自行组合判断。
4.1 视觉
4.1.1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镜头或展现画面的可控性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常见的如,不展现第一人称下的主角容貌,不展现关键时间点的影像,对角色脸部或其他关键图像的遮挡,使用与某角色同类形态特征来误导身份认定的另一角色等。
4.1.2 请检查影像中画面视角的转变是否刻意混淆视听(如使用辅助的台词声音或花哨的转场等),以欺骗观众其为观众所认知的视角与视角来源(如对“主角”身份的认定)。请结合前文人物/场景进行判断
4.1.3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你观看作品时的设备/平台(比如固定型号与形状的游戏机,大小范围确定的手机屏幕,一定拥有某些按钮或标识的观看平台等)而进行了对真实情况的隐瞒/扭曲/误导。
4.1.4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视觉呈现技巧的常见格式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和扭曲,常见如倒叙镜头,慢镜头,镜头快进,剪辑(蒙太奇)等。
4.2 声音
4.2.1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声画(假装)对位/(假装)不对位/只留下声音/没有声音等搭配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和扭曲。
4.2.2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音效的相似性或无法确认实际来源的情况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和扭曲。
4.2.3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观众将声音与画面信息互相补充这一思维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和扭曲。
4.2.4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声音可以被声音遮盖这一特性来进行信息的隐瞒和扭曲。
4.3 常识
由于本部分为所有读者/观众/玩家不自觉信任的基础(即XXX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在此类型欺骗中不一定会挑战常识本身,也有可能将之落地为文字游戏或其他要素(如结构等),因而纯粹利用下文的检查点可能无法取得成果,请在阅读后作为脑海中的警铃,时刻怀疑脑中的“这在电影/游戏/小说中很正常”思维。
4.3.1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虚构作品进行虚构的天然合法性”来进行欺骗,如虚构作品中虚构一个国家很正常等常识。
4.3.2 请检查作者是否利用“虚构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要对虚构叙述有基本信任”这一常识来进行欺骗,如作品中明确声称绝对真实的规则后,以此规则叙述的事情一定在作品世界中真实发生,不会进行再次欺骗。
4.3.3 请检查文字作品中的文字是否被作者确实用来作为符号以表达含义,而非符号本身。具体来讲,请检查以下形式是否被真正以共识方法使用,而非图像意义或其他非共识使用方法:字体、排版、纸张、材质、油墨颜色,书本印刷形式等
4.3.4 请检查文字作品中以某些形式呈现(如诗歌或寓言)的信息是否由于解读的空间而存在被作者利用来假意暗示实则隐瞒/扭曲真实情况的可能性。
4.3.5 请检查以绘画形式展现的影像作品中,作者是否利用“图像呈现成这样是由于画手的画风/画功”的常识来隐瞒/扭曲作品中的真实情况
4.3.6 请检查以真人影像形式呈现的作品中,作者是否利用“这是由演员扮演”的常识来隐瞒/扭曲作品中的真实情况。此部分可延伸出更多影视/真人扮演游戏的其他常识,如:父子通常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同一个演员有可能扮演多个角色;在角色产生较大变化时可以换演员扮演等。
4.3.7 请检查电子游戏中,作者是否利用“不显示主角形象或声音”或“主角声音以嘟嘟嘟等机械音代替而非人声”的这类常识来进行对世界观和角色真实情况的隐瞒和误导。
4.4 Meta
请检查作者是否考虑到你的存在而对作品的剧情/结构/元素进行了特殊设计。此检查点没有明确的落地形式,仅用于发现其他欺骗的端倪后检查作者的动机。
4.5 其他
请检查“不言而喻”和“众所周知”的。
5.结语
本指南综合了笔者的推理小说/游戏/影视作品阅览经验,并加入大量认为可行的设想,因而并非都能找到对应作品,也并非纯粹的整理,更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严谨全面。衷心希望各位在阅读后能获得乐趣,不屑也好,好奇也好,继续攫取虚构中的真实,玩着愚者的头脑游戏。
0.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个人的长毛象社交习性公告牌!
不太容易产生感情,也不太容易被打扰,所以请随意关注和取关。除非已经进行了比较频繁的交流不然不会认为“建立了熟人关系”也不会因为被取关受伤!这一点尽可以放心。
也可能会取消对您的关注但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信息不再感兴趣而不带有个人价值评判,不解除您对我的关注是为了保留您看我信息的权利,希望由您自己做决定。
很友善但不是“互相关注我们就是朋友了”那种人,如果想发展友情请多跟我互动,等待时机成熟慢慢来!(说这话并非认为自己很吸引人,而是被人说过“我当你是朋友你竟然这么对我”找上门来,所以免责一下。
你的社交共识不一定是我的共识!但欢迎交流和互相阐明!请不要随便揣测我的态度,一般来讲我是“友善开朗”和“没什么意识”的!
感谢你抽时间了解!
置顶一下
年近半百的魔法少女/半吊子ACGer(但新番动画很久没追了!)/欧美英日剧爱好者/推理粉主日系/疯狂看恐怖烂片和垃圾推理/科幻/喜剧爱好者/听点儿歌/邪典恐怖怪奇血浆爱好者/现实凶案爱好者/无害的变态(偶尔会进行没人性发言)/钢笔彩墨纸胶带半退坑/但还是很喜欢文具/脾气不定有时暴躁飙脏有时宽容支教/忠于梦幻/负能量过多但通常不点对点泄漏
真人本命:西蒙佩吉.黄子华.Jon Stewart.加缪(顺便一提真人初恋是织田裕二)
喜欢的太多了比如迪兰莫兰⭐️,IT狂人,张家辉⭐️,山田孝之⭐️,废柴联盟,R&M,坂田银时⭐️,铁游夏⭐️,甘宁⭐️,青岛俊作⭐️,逆转裁判⭐️⭐️成步堂龙一⭐️⭐️,陆小凤,涉谷昴⭐️,法扎第一个萨列里,犯罪心理Hotch,以汤草御石火有为代表的日系侦探助手们,灵幻新隆,RR,死侍⭐️,狄仁杰,
常年萌冷西皮
总结下自己磕过哪些cp,方便时不时吃吃,(想起来再补
先选几个看过或者去搜过文的(有一些已经不萌了
真人国内:新裤子,万青,初双子星,冒和角猴,达与明,左右,五条人,郭雷,坤林,羽泉,2top,震京,爱客,纲谦,小谢医生,
94三人。
真人国外:扣囧,马达本,nick&simon,simon&DW,小不列颠二人,动物园二人,关8丸昴羽毛,疯城记二人,糟糕历史Ben&Larry,
剧国内:红色徐铁,心理罪方邰,盲go,伦贵,棋魂亮绪,暗黑者飞灏,法医明涛,原生之罪池陆,河神卯友,傅叶,
剧国外:spn兄弟和cd,大搜室青,响鬼,小白领NealPeter,福华,基本演绎法福华,法扎莫萨,Cm的ReidHotch,悲惨世界valvert,非正常死亡中六,仁医龙马&仁,好兆头,POI四宅,铁杉树丛,闪箭,空我椿,日本福华(狮润),真探RM,要人警护官井尾,hawaiij0Mcdanno,
游戏:逆转御成,人狼村,猎魔人狼诗,2077银手V,侠之道恒铃,孙美琪青勇,ff14光战中心,极乐迪斯科金哈,风花雪月贝中心,侠之道恒铃
电影:科学组,盾冬,托比虫绿,锤星,燕谢,处刑人兄弟,碟中谍ebenji,喋血街头等一堆港片cp,沙狄仁杰,扫毒古辉,栗熊猫衍生,搏击俱乐部,晴博,七个神经病,生化危机里昂buddy,舰长老骨头,头号玩家创始人,kingsman蛋哈,舅男美苏,绣春刀沈裴,
书:温书戚铁追铁,日推御石汤草火有,西陆,凌甘,楚胡,惊悚乐园封叹,边城傅叶,
动漫:土银,家教8059,海贼王索香,虫贱,茂灵芹灵,FZ枪教授,魔圆红蓝,虎兔的兔虎,最游记八净,一拳杰埼,佐卡带卡,闪灵二人组银蛮尸蛮,恐宠雷d,
关于如何收纳或者说如何生活地舒服一点(这里怎么还有人在百年如一日地聊收纳)
1. 其实我觉得最需要说在最前面的是,收纳本身并不是你最终的目标——“对居住空间进行整理并达到整洁易用的状态”这件事其实是【为了让你在生活中感到更加方便舒服】,而不是为了让房间保持在这种样板间一样可以随时出片的状态里。很多人学习收纳知识之后,真的做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压力非常大,因为没办法时刻保持整洁,可能就是因为大家总是被别人照片和视频里“before&after对比”所误导,以为收纳的目标是要时刻保持这样的好景象——不是这样的。
在进行收纳的时候,【整洁】只是非常非常次要的目标,最终的长期目标其实是【放松】。所以对于一些东西很乱但是自己明白逻辑的人来说,(如果真的能立即找到)是没有必要进行特别麻烦的收纳的,去在需求范围内做适当的分区和储存就可以。
2. 前几年我有跟象友简单说到过“缓冲区”的概念。我觉得【设置缓冲区】是在收纳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重要程度可能高于其他任何事情。
举个例子,你的衣柜(净衣区)里都是整齐的、挂好了或叠好了的衣服,非常整齐。那么对于刚洗了晾干/烘干了的干净衣服,往回收的时候你是不是要立即叠好或者挂起来?
每次都要这样吗?马上就要这样吗?它相当于不人性化地用自己的秩序来拧你,让你不得不遵循这种秩序,但如果你没那么勤快,这其实是会带来很大压力和痛苦的,尤其是在行动力不高的情绪低谷期。
所以我会在衣柜里设置一个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我可以把洗好烘干了但是不想晾的衣服直接整团搁在那里,等我心情好的时候再挂起或者直接抽出来穿。桌面也是这样,我会留出一块桌面专门用来堆放我暂时不想收拾的东西,只要保证主工作台是OK的就可以了,等某个周末我状态不错准备精神抖擞一下,再收走这对乱七八糟的。
每个常用区域都应该按照自己的习惯设置相应的缓冲区,一个”在这里乱七八糟也无罪“的地方。进一步来说,缓冲区也可以很有效地帮助你整理思路,在缓冲区随便乱丢乱放几个周期下来,其实有助于你观察自己对物品的使用和整理习惯,反过来帮助你重新进行收纳上的规划。
3. 我们没办法通过消费来彻底解决问题,包括买更多的收纳盒和收纳箱。
前几年我是这样说的,不过现在还是要补充一句:但是消费确实可以暂时性地缓解问题。
如果你现在察觉到的问题是东西太乱了需要购买容器去盛装分类,那你就买吧。人没有必要一步到位开悟并立即节制地生活。在你的库存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考虑“首先把它们整齐地装起来”,然后再去计划要不要断舍离,要不要闲鱼处置一些。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不同的人对于可视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购买收纳用品的时候要考虑的不仅是形状、尺寸和功能,也要考虑可视程度。你可以将你视野前的一块放了很多东西的区域(比如书柜或落地衣架)进行遮盖,然后感受一下,自己在看不见它的状态下生活的时候,是会更自在(感觉空间更加澄净)还是会更焦虑(看不见自己的宝藏了),根据你的结果来判断自己可能更需要透明、磨砂半透明、带颜色半透明还是全不透明的收纳容器。
4. 用收纳来反过来培养新的行为习惯
最近和朋友说了一个思路。当你需要调整对某样东西的使用频率的时候,你可以从收纳角度调整它的位置。比如我们简单地将所有可用的收纳空间先划分为三类:
A. 拿取时步骤最多(衣柜、行李箱、收纳箱这类有明确“打开容器”动作、偶尔还需要爬高的)
B. 拿取时存在一定步骤(比如放在地上或角落里,需要弯腰或专门走过去的)
C. 拿取非常方便几乎没有步骤(比如坐在桌前需要充电的时候能直接拿到充电线)
我的药膏之前放在B类场景里,睡前涂药的时候非得先走过去拿到才行,我又是个超级懒蛋,就会经常放弃涂药。考虑了一下:”睡前“是一个床上场景→药膏能不能放床上?→靠墙一侧正好有空隙→在空隙内放了一个长条形盒子,不仅有药膏还有一年没用的身体乳等等→使用频率显著上升!
如果决定减少对一些物品的使用频率,就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把它放在一个相较于之前拿取更麻烦的地方,来重新构建对它的使用习惯。
同理,用着不顺手的东西、不用的东西,可以根据使用频率,把它们发配到更偏远的囤货区。在我的领域里,半年以上不用的东西(季节性用品的话这个周期要达到一年以上)都是呆在这里静候处置的,达到2或3个周期后我会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完全用不上也想不起来的“,然后解决掉它们。
5. 一切知识都不是用来为难自己必须要做到的
对我来说,只要还活着就想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对世界进行经验分享是为了”改善“而不是”纠正“,怎样使用词汇也会影响到他人怎样看待这些事情。所有这些经验指向的都是“你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再点亮人生树的一条小树枝”而不是“在这根树枝上没有点满就是失败”。
听任何分享都是用来自我参考而非用来自我批改的,做不到只是意味着这不适用于现在的你。你不需要把房间收拾得非常齐整,也不需要随时随地记得自己的每一个分区里都有什么,你只需要把自己的窝拾掇到让自己住得舒服满意就可以了,自己的综合感受是最优先的事情,而不是房间的长相。
6. 说到这里再插播一条。冬天来了,在床上躺着不想起床抗拒刷牙懒得洗澡的时候,不要想”我好邋遢“,可以想”原来时节这就到了!我的状态变差了,我现在需要精心呵护一下自己的心情“。【知不知道自己是在需要额外维护保养的状态里】其实是很重要的区别,我每次对自己这样说都能减轻很多因自以为懒惰而产生的负罪感。
总之为了回馈朋友们写了这篇,因为今年我在这世上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东西,所以我也尝试给其他人传达一些或许用得上的东西。谢谢大家!祝我生日快乐!
鹭 邀请您参加腾讯会议
会议主题:阔别已久的恐怖片观影会
会议时间:今晚五点!今晚五点!
会议主题:凶器 Weapons (2025)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 恐怖
片长: 128分钟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xm6z2z9zWe0I
#腾讯会议:792-8439-7156
复制该信息,打开手机腾讯会议即可参与
溪鱼专辑今年的最后一首歌,也是重制版的全新昼梦兰阴,b站→https://b23.tv/hBjRqtl
和选携手做出了今年最用心的pv!五年前第一次邂逅的少室诗,一年前惊鸿一瞥的春阴中的兰溪,以及今年初读到的《二酉山房歌》,就是这样在文字碎片中拼凑又组合,凑在一起有了这首新的《昼梦兰阴》。在创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雨——“兰阴一雨俄经旬”,茫茫的带着水汽的江南之春是我记住胡生的开始,也是我和兰溪匆匆邂逅时这座城市所展现给我的面貌。无论是“北走燕台东走吴,金陵闽越穷江湖”的半生游历,还是“寂寞萤窗守残雪,揽镜苍茫见华发”的淡淡哀伤,最后不过“孤帆且返越江涘,俛仰竹素聊优游”。而我在春阴的兰溪古城中,站在寂寥无人的胡应麟故居前,回望告天台与不远处的兰江,恰似四百年后“异时四部读已尽,玄关或许停苍虬”吧。
仅仅练习抓型一个月,笔尖已经完全磨平,长此以往何愁不得腱鞘炎……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总有些真笑,也有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