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劳东燕老师敢说!

原文内容如下:

> 最近因为研究收买被拐卖妇女罪,我意识到这样一种现实:就中国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层面,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在政治结构层面,基本单位则是个人而非家庭。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刑法中但凡是涉及家庭秩序或家庭关系的,不论各方对错,采取的往往是和稀泥的做法。一般都会对施暴方轻缓对待,并相应降低对家庭中被害方合法权益的刑法保护程度。也因此,家庭暴力普遍被认为是私人事务,尽管它涉及到个人的合法权利被不当地予以侵害。

> 这样的倾向不只是体现在收买被拐卖妇女犯罪中,也体现在虐待罪、遗弃罪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犯罪中。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在我国,虐待罪最高法定刑是两年有期徒刑,而司法实务中还时常将导致严重后果的伤害行为,也包含在虐待行为之中,不以故意伤害罪与虐待罪进行数罪并罚。

> 与此同时,在政治结构层面,传统社会的家族势力受到严厉的打击,基本上被摧毁,导致任何个人都是直接面对国家权力。这使得所有个人都是原子式的,缺乏组织的,在直面国家权力时,特别软弱无力而不堪一击。

> 个人在国家面前的软弱无力,是现代公法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与刑法)得以构建的现实基础:一方面需要给个人赋权,包括赋予个人集会与结社的权利,并鼓励各种社会性力量的发展,以制衡强大的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必须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严格的约束,让国家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

> 这意味着,任何个人所实施的暴行,再触目惊心,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有强大的国家权力在那里,只要国家想要处理,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我由于有过实务办案的经历,曾经代表公权力对犯罪提起公诉,所以内心里从来不会畏惧犯罪分子。

> 但是,我对缺乏有效制约的国家权力是很担心的。当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施加限制的时候,国家权力的行使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缺乏灵敏的刹车制动设置,可想而知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 这正是为什么我对河南红码事件的关注远超过唐山事件。从我专业的角度来说,类似唐山事件这样的恶性暴力其实并不少见,正常情况下,施暴者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 然而,像河南红码事件这样,公然滥用国家权力限制个人的行动自由,相关责任人员却未受到严肃追责而被轻轻放过,我是极为担忧的,因为它的潜在危害后果难以估量。

原文地址:weibo.com/7740539018/LB07Jnqa4

越发讨厌微博张口闭口驴的“女权”,也因为她们从来都只知道“定义”。仿佛“净化”掉所有“厌女”的亚文化和流行文化才能保持女权的纯洁性。而排除异己的手段就是下定义贴标签,进一步辱骂和污言秽语。对具体女性的主体性视而不见,认为她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判断的能力。——这和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规训方式真的有区别吗?

会认为一概而论地judge女性性行为方式是另一种规训。微博部分“女权”人士非要说纳入式不爽,污名化纳入式,仿佛接受纳入式与在纳入式里获得快感罪大恶极。要我说这就是厌女啊。

很雷的ht手冲后感言 

不知道为什么,看文野太宰被这样那样很爽……好像做了一人限定受腐唯🥹看了各种奇怪xp还有的all太文学后的感想是太宰真的好适合被草啊!

『人们杀死了我的阿尔贝蒂娜』
作者:米兰.昆德拉
比我大十岁的伊万·布拉特尼(他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是我从十四岁开始就钦佩的诗人。在他的一部诗集中,有一句诗经常重复出现,带着一个女人的名字:“阿尔贝蒂娜,你”。这当然指的是普鲁斯特笔下的阿尔贝蒂娜。这个名字在我少年时代,成了所有女性名字中最萦绕我脑海的。

捷克的诗人喜爱普鲁斯特的作品,但不了解他的生平。伊万·布拉特尼也不了解。我本人也只是到很久之后,才失去了这一美好的无知的特权,因为有一天,我听说阿尔贝蒂娜这人物是从一个男人那里得到启发的,这男人是普鲁斯特的一个爱人。

没办法,我徒劳地将阿尔贝蒂娜视为最令人难忘的女性之一,自从人们告诉我她的原型是一个男人之后,这一无用的信息就安顿在了我的脑海中,仿佛发到电脑软件中的一个病毒。一个雄性钻到了我与阿尔贝蒂娜之间,模糊了她的形象,破坏了她的女性特征。一会儿我见到她有着美丽的乳房,一会儿又是平平的胸膛,而且有时候在她面孔柔滑的皮肤上还长出胡子来。

人们杀死了我的阿尔贝蒂娜。于是我想到福楼拜的话:“艺术家必须让后世相信他从未生活过。”必须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小说家最先要保护的,并非他本人,而是阿尔贝蒂娜和阿尔努夫人。

#观止 #每日一文

因为十亿中国人数据泄露,网友很快从样本数据查到了中国真实的出生率。

这份十亿数据在以后人类历史上都会当成重要样本,因为ccp,中国人活着就被当成历史研究了#ccp #中共

十亿数据要20万美元,对cia来说是小意思,网友现在都在研究免费的样本数据,如果样本是随机的,真实的性别比也能查到

言 论 自 由

这位住在Texas的女性,因为发了一条“言论过激”的反对最高法院决定的tweet,对没错就是一条推、两句话而已,昨天被四个警察敲门,收到Homeland Security的警告信。信上声称她这条推使得“联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们感到受到了切实威胁”,并命令她必须立刻停止“一切类似言论”cease and desist, 并今后永远不能发表任何“可能使得联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感到危险”的言论,否则将被视为犯罪。

twitter.com/budweiserbreath/st

……………

如果你不太用英文上网的的话,我只想告诉你每天、每个小时、每个主流与小众平台上,针对女性、针对LGBTQ+群体尤其是针对trans人们(多为针对trans女性)和trans青少年,针对非白人尤其是针对黑人、其中又尤其是针对黑人女性、黑人trans女性和其他性少数群体的人们,针对穆斯林人们、针对移民、针对所有不认同🍊和共和党的人们……针对认为美国需要枪支管理的人们…………针对所有不是白男人、不是顺直白男人的所有人们的比这实际和意图真实10086倍的威胁言论,真正的威胁言论:dox人肉出对方的住址姓名工作地址,指名道姓要去强奸、杀害对方,以及更露骨危险暴力一万倍的***切实***威胁,一直都在被发布、被平台允许存在,被美国政府和警方无视。

如同这条推下面很多人们分享的实际经历那样,在🇺🇸一个女人拿着前男友威胁要杀了她的信息报警,只会被警察嘲笑:well you really pissed him off, what did you do?!

今天刚有一位在纽约市上东区推着自己三个月大的宝宝行走的母亲,在街上被杀死。凶手开枪后直接逃窜,至今无消息。她曾经申请过restraining order限制令,因为被前男友暴力威胁,求助过警察为她提供人身保护,曾经在一个women’s shelter居住。她还是死了,而且我可以拿脑袋发誓NYPD并不在乎,因为死的到底不是一个白男人,因为数据显示在🇺🇸有40%的警察*承认*他们暴力虐待自己的配偶,那实际有多少美国警察就是abusers你自己猜吧。

我自己只在🇺🇸报警过一次,是在我二十岁出头,在纽约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纽约市,这个全美国最蓝最progressive的地方,自由女神🗽所在的地方,对人权、对女性和所有少数群体人身权利的重视和保护最起码在🇺🇸名列前茅的地方,对待这种女性受害于家庭暴力、肢体暴力寻求帮助的求助,NYPD的回应是:我们到达现场起码需要45分钟到一小时,也有可能到不了,你不要抱太大希望。对,当时我是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的,已经慌张到明显能被听出来而且有反复强调“he is threatening to kill me, my life is under threat right now”,但接线员的语气一直懒洋洋,意思就是“那又咋了,我们不在乎啊,活该倒霉啊你自己看着办呗”。

Homeland Security在一个接一个白男进按摩院、超市、学校进行仇恨犯罪、明确发布真正的恐怖袭击威胁言论后,在他们中的八千个人真正带着AR-15荷枪实弹冲塌了国会山、差一条走廊杀死国会议员、活活将一位国会警察殴打致死之后,至今依然拒绝将这些切实威胁到了联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白男人及其组织们定义为terrorists, 但是对于一个因为自己的基本人权被剥夺了的,愤怒的年轻女性平民,哈哈哈,立刻“勿谓言之不预也”,铁拳立刻到位。政府暴力部门直接因为一条微博找上家门,这句话发生在今天的美国,你知道这让我和像我一样来自🇨🇳的人们多想发笑吗?😂😂🤣🥹真好,真的太好了。

我真的希望每个至今依然在准备来🇺🇸生活的同胞们、同胞姐妹们、同胞trans姐妹们看到我每天发的这些信息,听见我一遍遍告诉你们:不值得,不安全,起码现在已经非常不安全。珍惜自己的跑路机会,去到最起码值得你们交的税钱的地方去、去到最起码愿意把我们当成人类来看的地方去。

发现了,工作累不累和工作内容是否饱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通勤……日均二到三小时通勤真的会死!

多学学小鸟。
小鸟天天开心。
小鸟非常爱干净。
小鸟站久了就做拉伸运动。
小鸟一点亏都不吃。
小鸟生气了就要反击。
小鸟对要求和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直率。
小鸟喜欢人,喜欢被摸摸抱抱,也会在人情绪不好时候安慰人。
多学学小鸟。

单纯暴露效应在人对动物的感觉上最明显。在亲戚家住了一个多月以后,一开始觉得尖嘴猴腮阴险模样的猫现在看起来越发单纯天真无辜。

在各类作品里“嗑到”的点越来越奇怪了。今天令我心有所感的情节是,经历战争的波兰夫妻,失去了对彼此的性吸引力,但像连体婴一般不分你我无法分离。他们先后出轨神秘的、无来处的、同名的年轻男人与女人,然后在同一时刻死去。


头水紫菜:紫菜鲍片;紫菜炒饭
绉纱鱼腐:酿鱼腐
亲爱的煮,保佑我明年顺利去广东吃吃喝喝

总感觉简中人的情感非常匮乏,仿佛除了父母与子代的爱以外,其他的感情都是爱情。
所以表达对某人的欣赏时,就只会“我老婆!”“我直接嗨老公”,同性则是“我要弯了!”。
亲密朋友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容易“嗑到了”,或者和恋人做对比“有这样的朋友还要什么对象”。
很多同性之间惺惺相惜或者仰慕的感情也被简单地“恋爱化”,比如腐文化是简中最甚,赠汪伦孟浩然这种互相赠诗都被有些人形容成爱情。
因此异性之间保持距离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我不知道同性恋会不会也这么敏感),所以连拧个瓶盖打个游戏也都是过分的举动,更别提与前任保持联系或互相帮忙了,甚至不联系但存有相关的物件都被看作是背德的。
这种“情感洁癖”说白了就是要求人不做人,“好的前任像死了一样”不能存在,对自身的过往也不能怀念,任何其他形式的善意和关照也都是目的不纯。
所以说中国非常缺乏爱的教育,也缺爱的表达,简中人的思维也很简单,仿佛任何人都应该是伟光正的,感情都应该是直白磊落的,最伟大崇高的感情都应该是爱国的。
真的很没意思。

北方之春
[芬兰] 伊迪特·索德格朗
北岛 译
我的一切空中楼阁雪一般消融,
我的一切梦境水一般流逝,
我曾爱过的所有遗迹
是蓝天和一些苍白的星星。
风在林中迅速地移动。
空虚休眠,水波寂静。
那棵老云杉树站着回味
他在梦中吻过的白云。

@reading


没想到高考考完6年了还有被咨询志愿专业的时候。和妹妹聊了四十分钟,基本浓缩了我读大学的全部体会。不知道她能听进去多少,其实听不进去也无所谓,上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选择、体验和感受,这些东西外人的三言两句都无法概括和指导。相对于理工科,文科类的专业选择相对而言也没那么重要。毕竟学过的人都知道能毕业甚至混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花费的时间可能只占大学生涯的三分乃至五分之一。所以提醒妹妹始终绷着一根反思的弦,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焦虑和其他人的选择所裹挟,想好自己的路怎么走然后去行动才是关键。专业可以读了一年再换,也可以研究生再换。路可以很窄,也可以很宽。

『活着真好』
作者:维克多.科克留什金
我应该活下去,但怎么活下去呢?我真想不出办法来。

我里朝外披了一件羊皮袄在动物园里转悠了半天,以为孩子们会喂我点儿什么。可他们却把小石头扔了过来,看我能不能吞下去。我真吞了一块。这时一个小男孩儿对他妈妈说:“妈妈,咱们明天还来,看它死没死?”

男孩儿的妈妈回答说:“明天它肯定死了,你没看见吗?它现在走路就已经摇摇晃晃的了。”

我挺过来后又去了一家工厂。那儿的人告诉我说:“我们这儿工作是有,但是工资没有。你能干吗?要是愿意干的话,明天就来上班吧。但是不能迟到,迟到了,就罚款。”

我又去给一个商人当保安。为了显得魁梧一些,我在衬衫里面穿了一件棉坎肩。我的工作是:老板在饭店吃饭的时候,我在他身后汗流浃背地站着;他晚上去女朋友那儿的时候,我拿着一把气枪在旁边守着。那天我的老板刚要吻他的女朋友,我无意中扣动了扳机。老板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我又去当环卫工人,刚开始人家不要我,他们说:“我们这原来有一个文学专业毕业的博士,让他上楼顶除雪,结果雪没除下来,他自己倒掉下来了!”

我一听赶紧说:“我是艺术学副博士!”

他们说:“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就去倒垃圾桶吧。”

我清理垃圾通道时,上面扔下来一个啤酒瓶子。遗憾的是,还是个空瓶子,而且正砸在了我的脑袋上。我醒来的时候在急诊室里,但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过来看我一眼……后来终于来了一个医生,他认真地看了看我说:“借给我一千二百个卢布吧,我星期二还给你。”

我问:“你们星期二发工资?”

他说:“不是,是你活不到星期二!”

我说:“那你快点想个办法救救我啊!”

他说:“不行!根据统计,我们这儿每四个病人就死一个,按顺序您正好是第四个!”

我起来就跑!

我钻进了电梯,但是上面的按钮我够不到,我按了下面的按钮,结果到了太平间!太平间门口商铺、酒吧一应俱全……

太平间主任走过来对我说:“欢迎光临!”

我连忙说:“别,我还想活着呢!”

他又说:“你要是还想活着的话,你就去墓地吧。你先混进参加葬礼的人群中,然后说‘我和死者是同学’,他们就会请你去参加葬后宴。”

第二天,我换了一身稍稍体面点的衣服,混进一支送葬队伍后,我说:“我和死者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可这个死者却是个老寿星,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他从棺材里坐起来说:“你这个小毛孩子!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我就认识他。”

我又混进了另一支送葬队伍。这次我先看了一眼死者,他的年龄好像跟我差不多。于是我说:“我和死者共事过……”

这时候有人悄悄地对我说:“这么说你也在官场混?他就是在官场混被下属雇凶手杀死的。”

我立刻逃之夭夭。

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的我信步来到了街上。

天已经黑了,前面出现了两盏车灯……我想,既然已经走投无路了,不如快点死了算了!想到这儿,我皱了一下眉,迎着那两盏车灯就走了过去……

原来那是两辆摩托车!那两辆摩托车从我左右两边风驰电掣般驶了过去,我还站在原地……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我太高兴了,高兴得真想放声大哭!活着真好!

#观止 #每日一文

“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的结局被预言了数年,真正成为现实时还是觉得很恍惚。直接的悲观的后果显而易见,但灰心之余也并非全然找不到生机。

事实上,主张推翻该案的声音从来都不只来自希冀彻底否定堕胎权的保守派一边,还来自如RBG大法官一样的堕胎权支持者——这一派认为,尽管堕胎权的存在本身毫无疑问,但该案的论证思路经不起考验:它根据第五修正案“非法搜查条款”和十四修正案“正当程序条款”,落脚于“隐私权”做二重推论,「这种曲折的长逻辑链条本身就十分脆弱」,让对该案的说理解释显得强行和虚无缥缈。

也是由于这种牵强的属性,该案“会被动摇”成为几乎命定的未来——作为其根基的“隐私权”本身已经成为公认的基本权利,不再需要此案的支撑也能得以维系。该案被自己作为说理根基的权利依据“抛弃”,就不得不面对“从最初就没有找准权利依据”的质疑。

怎样的权利依据才是更具说服力的?越来越多的声音主张,不必再蜷缩于“隐私权”的曲折保护下,而是要旗帜鲜明地承认“女性具有生殖自由”、“女性具有接受平等保护的权利”:「让堕胎权作为平等保护条款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正当程序的一部分。堕胎权应该来自于对于男女平等的追求,对于消除性别歧视的追求,对于根除认为女性就应该成为母亲,并且她们都应该高兴成为母亲和承担母职这样的刻板印象的追求。」

因此,也许对于“堕胎权”的存在本身来说,“罗伊诉韦德案”本来就是一个并不牢固的依靠。只要它的漏洞未被填补,就永远有被攻击的机会,就永远风雨飘摇。如今被推翻的结局,尽管其动力并非来自“希望它变得更好更完满”而是“对它咬牙切齿”的一方,但终归是到达了同样的终点。但也应该看到,这种到达是用如此惨痛的、可能改变一代或几代人命运的方式。

到这里,最乐观的想法,最给人安慰的劝解是:不破不立。看到一条评论写道:「是时候丢掉这个已经破损的拐杖,去勇敢地登上本应属于自己的顶峰。」在这样漫长的痛苦里,或许有更坚固的盾甲,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定的决心。

正好提到林奕含,再转出这篇给我极大冲击的文章《进学解》。看了可能会很难受,但还是推荐大家读这篇短文,是这篇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被几千年的文学强奸”。 

《进学解》
douban.com/note/801508311

作者:林奕含
> 前言:《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我一直想写出来的小说,很多年行走坐卧在脑子里涂改,却是直到这篇散文,才真有了雏形。这是房思琪正式的起点。写于2014年8月。如果你于小说共感,也愿意分享这散文,我会感激的。

……

> 那天起,我不能看书了。坐拥她们,如果你与文学切割,承认兽性,或许我会好过一点。但不,你一面念《诗》,一面插着蒹葭。抽出来,蒹葭沾着白露。白露如落日,满面通红。夙夜匪懈的白露,血色的白露,时差的白露。有钟摆夜光着在她体内敲出正午的钟点,她的身体一向乖巧,脏腑迷惑,筋膜鼓噪,它们不知道是谁迟到又早退。脏器一个挨着一个,拖累她,锚坠她,把她从公寓阳台翻覆,泼下去。她的身体里一定很暗。

#我在看什么

Show older
飞面

“煮喝醉之后把触手伸向fedi宇宙,于是有了拉面站~ ”
Mastodon是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核心理念是“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使用分布式的架构,整个网络由若干自发节点构成的联邦宇宙fediverse,从而从根本上杜绝censorshi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刻意避开了推荐算法,让sns回归原本原子化的“人和人的社交”。
拉面站是fedi中的节点之一,主题是飞天拉面神教FSM,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反宗教宗教,具体可以参见飞天拉面神教介绍,本质是个欢乐沙雕生活分享兴趣交流为主题的站点。
这里欢迎飞天拉面神教FSM信徒,希望你们遵守站点规则里的阿西八戒。
这里也欢迎非信徒,毕竟 煮不在乎! RAmen!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