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再找个班上(不是)
Work and life balance 的正确思路不是“别让工作侵蚀生活”,而是让生活主动侵蚀上班。
因为强行要求自己按时下班或者到点之后完全不想去工作,对脑力劳动来说太难了。哪怕到家了,如果只是沙发一躺刷手机,人其实还在班的状态里。
应该把下班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搞副业,搞爱好,用力地搞,投入地搞,搭成一个结构。只有把生活建起堤坝才能对抗上班这个汛期的河。
趁机(?)推荐一部我最喜欢的 Maggie Smith 的电影:Keeping Mum,中译名叫《保持缄默》,黑色喜剧
Maggie Smith 饰演的妈妈,年轻时遇到丈夫出轨,就把丈夫和情妇杀了&碎尸,装在行李箱里坐火车,血水流出来被警察发现,她跟警察讲述了自己怀孕而丈夫出轨的悲惨事实,警察十分震惊,问:你就这么把他们杀了?
年轻女士反问:我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年轻时不是 Maggie Smith 演的,但这句反问特别像老太太在《唐顿庄园》那句台词:What is a weekend?
以上谈不上剧透吧因为是开局五分钟的剧情,年轻妈妈被捕入狱,生下的女儿被送入福利院长大,三十年后妈妈假释出狱,假装管家去女儿家里工作,故事才正式开始啦……
读过 海边的房间 🌕🌕🌕🌗🌑
文笔华丽,内容因为有几篇都是描写女主角的丑陋人性而富有争议。我看着还好,除了第一篇的主题过于暧昧不明(只感到某种惊悚意味),其他都很难说是有“厌女”的背景,只是真实地描绘某种境况和心态。不知道哪个老登写的后记倒是真的有厌女味。
读过 有花生的寻常一天 🌕🌕🌕🌕🌑
日常中的恐惧,就在婚姻与家庭之中。雪莉杰克逊也算是恐怖悬疑流的女性主义启蒙大师了。
读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过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看完《银翼杀手》以后找来原著看,电影可以说很好保留了核心的哲学问题。当然,原著的设定更讨论点更多,关于默瑟主义的起源和争论、电子动物与特障人等都可以有更意蕴丰富的解读。另外,仿生人在电影里似乎更具人性,而在书中则更中性一些,“仿”感更强。
今天看了NPR的一篇報導,講述了一個非常離譜的故事:
一個才19歲的中國青年,發表過支持香港與辱罵解放軍的言論,後者更直接導致警方藍底白字通報網上追逃,他和伴侶輾轉到了荷蘭申請政庇,期間獲得不少異議人士支持,以及多個媒體的曝光,他被視為在中國因言獲罪的典型之一。
但故事還有另一面。
他在荷蘭的室友高志,也是一名異議人士,妻子劉風鈴和一對兒女在逃離中國的路上,發生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件。TA們收到了自稱荷蘭移民局、泰國航空公司與中國特工的郵件、電話,裡面共同構築的故事是——中共為了報復高志的室友,冒充高志和家人的身分發布虛假的炸彈威脅,導致荷蘭當局禁止高志家人入境,劉風鈴與一對兒女也因此被泰國警方逮捕。
讓高志得以接受這個故事的原因,是他數個月前在一場抗議活動上認識的王靖渝。在媒體的廣泛報導中,王靖渝是一名因言獲罪的00後青年,中共在他身上投入大量關注,其中就包括偽裝王靖渝發出炸彈威脅,王因此成為為中國跨境鎮壓的著名案例——過去幾年時間裡,跨國鎮壓成為各國政府及人權機構關注的重點,王靖渝的經歷被多次提及。
也正因為這些光環,當王靖渝提出自己因遭到中共迫害必須搬遷,希望高志家裡暫住的時候,高志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些房間原本是留給他即將逃離中國前往荷蘭團聚的家人。
但後來讓高志瞠目結舌的事實是,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善意,讓王靖渝有機會獲取他和家人的個人信息,而偽造了高達數百條的郵件,騙走了他1.7萬美元的「巨款」——那可能是這位44歲的中年男人全部的积蓄,他出身農村,做過服務員、卡車司機、保安和流水線工人,這筆錢本來計畫可以讓家人在荷蘭得以安頓。
在NPR的還原下,一個「異議青年」的形象被徹底打翻,真實面目卻不只是一個「騙子」可以形容的。王靖渝不僅偽造了與高志有關的文件,還向媒體與支持他的異議人士也展示了偽造文件與虛構的「中共威脅」。
為了圓上自己製造的巨大謊言,他跟高志說電話裡妻兒的聲音是AI合成的,將記者的錄音講成是德國警察打來的電話。在NPR的報導之外,這件事的影響出乎意料地深遠,多名異議人士之間的關係,因為王靖渝的謊言二變得緊張、警惕甚至對立,有人因為王靖渝自述的「遭遇」而小心翼翼。
非常佩服NPR和這篇報導的團隊,TA們檢視了700多封郵件和數個月的私人聊天,與高志本人做了超過十小時的採訪,還有一名匿名記者參與採訪和翻譯。這篇報導做得十分細緻和精彩且自帶中文版,強烈推薦閱讀:https://www.npr.org/2024/09/07/g-s1-20881/%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8%8D%B7%E5%85%B0-%E7%8E%8B%E9%9D%96%E6%B8%9D-%E6%AC%BA%E8%AF%88
如果有人想读一些研究《红楼梦》和研究张爱玲小说的作品,我推荐两位台湾的女学者:罗久蓉、郭玉雯。罗教授偏历史和年代研究,她有一篇文章叫《张爱玲与她成名的年代(1943-1945)》我真是百读不厌;郭教授偏哲学和心理学,她在几篇论文里分析《红楼梦》里的女娲神话、大母神崇拜、母系氏族与几位重要的女性角色之间的关联,简直甩周汝昌几条街。台湾的学者研究这些东西有几个优势,一个是他们的国学传统没有被打断,在研究古典小说的思路和手法上一脉相承,而大陆则被所谓的“共产主义文艺观”(整风的时候甚至更早,左联的时候)彻底洗了一遍,动不动就是革命/阶级史观、国防文学,实在倒胃口。另一个就是台湾的性别教育开始的早,女性主义的文艺观也萌芽的早,这对于理解《金瓶梅》、《红楼梦》和张爱玲是非常重要的。反观大陆的男性学者,基本没怎么正经研究过张爱玲,只有红楼算显学,但是要么是周汝昌那种选妃式红学,要么是刘心武那种胡说式红学。个人经验,供感兴趣的象友参考,鞠躬。
语词通过灌输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催生一种符号暴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