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积极对抗审查,还是妥协进行删改,都已经破坏了创作者表达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有审查的国家,很难有真正的作品(如果我们对作品的定义是创作者完全基于自身表达的创作),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看到了原作品在墙壁上被扭曲后投下的影子。看完《梦的背后》,我才幡然醒悟到这一点。
以前我知道有审查,作品会进行删改,但看完《梦的背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审查不仅只是对作品按照要求进行删改而已,它不仅只是创作上存在的镣铐,它是完全野蛮地破坏了整个创作的空间和创作的可能,它完全抹杀了“作品”这个存在,所有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作品,而是“审批品”。
而作为鉴赏者,如果我们所阅读的,所观看的不是作者的表达,是审查制度下作者对其表达的二次“创作”,我们如何说我们是在阅读或者观看呢?我们如何说我们了解电影,了解作者呢?那不是如同对着墙壁上扭曲的影子夸夸其谈,说A是鳄鱼,B是大雁么(实际上那可能只是不同的手势)?
娄烨特别特别厉害的一点是,他能够在这种野蛮的摧残后仍然保持他表达的自然状态(这其实也就是他在片中说的作者性),他仍然能够使得他的作品仍然是作品,而非投射的影子。但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除了娄烨和极少部分人外,几乎所有人都做不到。如此看来,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虚假与伪装中。
我在推特上一直Follow一个美国的游戏开发者。他的业余爱好是开车在美国乡野收集荒废的建筑资料。有一次他开车遇到一个被遗弃的村子,早已人去楼空,村子边上有一座空了的水库。水库的堤坝上有一块生锈的铜牌刻着堤坝的历史。他了解到了这个村镇的消亡的原因是一场堤坝破损导致的决堤事故,村子被淹以后就再也没有恢复以往的生机,村民们也从此搬走他乡。
接下来他顺便提到这让他想到历史上的重大水库灾难 Banqiao Dam failure。这一看就是个中国地名,我后来查看了1975的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堤事件,我深深震惊这场号称世界级惨剧的消息我竟然一点都不知情。维基百科说:溃坝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派力量忙于“革命”、无暇防汛”,而官方档案最终于2005年才解密。当年5月的探索频道节目《终极十大》将此灾难评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看到这几天的洪水新闻,想到98年的抗洪的新闻,感到很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灾难都总是一次次地被官方淡化,于是没多久,灾难就总会反复重演。
当人们在追求极简主义的时候,它们在追求什么,和欲望有什么关系?我猜测肯定杂糅了斯多葛主义,贬低欲望的价值,抬高 will 意志力的价值,甚至和灵魂的和谐与美德相关。抛开这些,极简主义的美学诉求是什么,为什么少的就是要比多好,这是天然的必然的,还是只是受时代风潮吹拂的结果?
从一个朴素的立场来看,极简主义和很多我对世界预设的认知相冲突:人性的幽微复杂,无法被还原成数字和公式,生活本身的 formless,limitless,以及容纳和反应更多现实的思考是更加包容的思考,而且更尊重现实。如此看来,极简主义的动机和古希腊元素说一脉相承,更多地体现了人对理想的世界,aka 想象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是我们说给自己的解释,aka 故事。它并不反映世界的真实。在这个意义上说,极繁主义更包容现实?
The BBC's experiment with Mastodon is pathbreaking in English-language news -- a major organization setting up its own instance. They've really thought this through. Key language:
"We're using social.bbc as the domain, so you can be sure these accounts are genuinely from the BBC. And by linking to and from the BBC’s website, we have verified our identity on Mastodon."
https://www.bbc.co.uk/rd/blog/2023-07-mastodon-distributed-decentralised-fediverse-activitypub
Welcome to:
@BBCRD
@BBC5Live @BBCRadio4
@BBCTaster
@Connected_Studio
@BBC_News_Labs
读过《德米安》
https://neodb.social/book/7hbg8WaSyUWOojbPu0eJ0y
男性特征很强的个人生命探索故事,一般而言我很难去界定二元性别特质,但这本书的男性性别气质非常强烈,从儿时被霸凌的情节,德米安与夏娃夫人两个拯救性质的引路人,到投身战争的结尾,黑塞很诚实地书写关于宗教、关于死亡、爱的生命体验,不乏神来之笔。当然,完全是男性视角出发的。
@Jiaoshuji 感受一下当时的新闻标题。
人民日报:「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4天3夜,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
中华网:「生为国人,何其有幸」
环球时报:「世界透过沉船事故见中国决心
澎湃新闻:「孩子别哭,我在长江,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
2015年6月1日晚上9点多,东方之星号客轮在湖北监利翻沉,船上共456人,其中旅客405人,大部分是参加上海协和旅行社夕阳红旅行团的老年人。在遥远的地方很多人一夜之间没了父母。后来的媒体报道对当晚的救援有详细记录,船只,蛙人,军区,政府,但是,在这热火朝天的十几个小时中没有任何一方联系了家属。
6月2日早上,一些上海的家属在上班途中看到新闻知道船沉了,但并不知道应该去哪儿获得信息,他们陆续来到协和旅行社,发现旅行社办公室大门紧闭,门内电话响不停,门上贴着一张纸,说社领导去外省事故现场协助处理去了。到十点钟又来了不少媒体,和家属一起等在不夜城大厦29楼旅行社门外。一边等一边采访,家属情绪都很克制,唯一的诉求是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以及是否会组织家属前往湖北。等待的过程非常煎熬,有人的父母都在船上,头天晚上还通过话但现在已联系不上。唯一的消息来源是新华社,也没有太多内容。几个小时的等待,各方联络,只来了物业和警察。
下午一点左右来了一个自称是闸北区政府的人,被大家围在中间。他没带来任何消息,只说已经准备好了大巴来带家属去政府,到时候会有专人出来通报信息。家属问要去哪级政府哪个部门?来人说是闸北区政府,具体的不再说。家属要求现场的记者跟着一起去,来人不让。双方僵持一阵,最后家属同意跟他走。政府的人这时把记者拦在后面,只让家属靠近电梯。电梯来回几次才能把人送完,很多记者选择走楼梯。等我跑下29楼人已经走光了,但早上已经和一些家属交换了联系方式,他们告诉我大巴前进的路线,我打了车跟着最后到了闸北区政府外的信访办。1/2
既然嘟了条长的,那就再嘟一条长的(虽然那条写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想说啥)!
说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十个老中人里有八个脑子里闪过“达尔文”,剩下的两个要么没文化,要么年纪大!
但是前阵子我无意间知道,达尔文,达尔文他老人家其实没说过这句话啊!!
而且老中通常会在这一句话后面跟上“落后就要挨打”……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本人是个把高中历史课本背烂了的那种做题家,所以很顺利地就想起这句话出自一个叫严复的家伙翻译的一本书叫《天演论》,原作是一本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作品,作者是赫胥黎。赫胥黎也是个生物学家,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狂信徒,所以到处给人介绍进化论……
俺的高中知识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我现在的脑子显然已经不是高中生的脑子了,所以我迷惑了:既然原作作者是个生物学家,那他对进化论的介绍显然只会停在生物学领域,那么那些现在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要是他能往自己的书里塞这些,那他肯定不单单是个生物学家了,再怎么说头衔也得再加个“社会学家”吧
但问题很显然不会出现在赫胥黎身上,怎么瞧也是作为译者的严复看起来更有问题一些。我一搜,还真是,严复往书里掺了点别的……
掺的是正儿八经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现在已经被喷成筛子的社会进化论……简单且不精确地理解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一套。
而且赫胥黎他本人其实是反对斯宾塞的观点的,但严复没管,严复还是塞了……然后这本《天演论》风靡全中华,进步青年都读了,还有人为它改了名(胡适他老人家)。
另,“适者生存”这句话并不是达尔文说的,是斯宾塞说的。
所以,回到课本上,或者说回到老中人的语境里,原本围绕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构筑的认知就充满了疏漏和谬误,然而单从那个句子(大概会是这样一个句子,但是我找不到课本了:严复翻译了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著作《天演论》,其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来看好像也没什么错处。而且即使它被介绍到中国的过程中,没有疏漏和谬误,这也已经是一个被抛弃在上个世纪、只留下批判的观点了。
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提,谁也没有告诉我这些藏得层层叠叠的背景信息,教科书的世界现在仍然还运转在“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里,整本中国近代史还是基于此,用恐慌贯穿全文。
这口过期鸡血用了一百来年了还不换啊?
#豆瓣精选 #微博精选 #推特翻译 系列帐号侵权纠纷时间线整理:
👉 https://authorscommitteecn.wordpress.com/2023/06/27/jingxuan/
因为本办公室人手不足,且事态仍在发展,这里的时间线整理还还不完整。
欢迎大家积极地链式补充更多信源与链接,帮助我们还原事件原貌并以可检索的方式保存,便于追溯信息,问责相关机构。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如何存档一个网页:
https://blog.bgme.me/posts/how-to-archive-a-web-page/
看过《人选之人:造浪者 第1季》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21eA4iogGAja20EVHYAZjd
台湾人看的心情肯定和我们大陆人天差地别……从拍摄主题到拍摄内容,全方位地羡慕、欣喜、感慨
—————
6.26 看完
有台湾网友评价是“更接近台湾的日常生活记录”。确实选举的剧情上略显浅白,不过自下而上的视角、从党部文宣部工作日常的小切口进入,是可圈可点的,也展现了台湾与大陆相似人情社会的基本面貌(如里长在选举中的影响力)。性侵犯这条线写得不错,女性视角完整且代入感强。相比起来男主家庭线的部分就过于普通且和主线关联度过低。整部剧不够精致,但很有气质。
情况竟然更严重了【恳请有条件使用推特等国外社交平台的象友们出手帮助我们!】
我真的服了【豆瓣精选】这个侵权营销号的无耻程度,它不仅没有推特账号上道歉,反而发布了一条无耻的指控,对被侵权的原创作者进行恐吓!!!
推文来源:https://twitter.com/douban_one/status/1673329838537560066
还“网络暴力”,真是会栽赃,明明是它疯狂的侵权搬运别人原创内容,给别人招来了具体的危险,而受害者仅仅是进行合理维权,何谈网暴?以为长毛象平台这边这么多象友都没看到事情的真相吗?!!
何况维基百科可没有说,只要你看得到的内容,就可以复制粘贴往别处搬运。而且豆瓣广播本身都并非完全开放的系统,是不可搜索其他用户广播的,更不会被搜索引擎收录。这种情况下仍然执意搬运别人的内容,哪怕不考虑中国大陆恐怖的舆论环境会导致被侵权者面临何等暴露风险,在技术层面去判断,这样的搬运也是典型的侵权行为,还抵赖什么?
如果【豆瓣精选】这么大规模、有针对性地搬运别人原创内容也可以继续被纵容,大家以后还敢再公开表达吗?!
这事情真是太恶劣了!请有推特账号的象友们帮助我们去向推特平台方投诉!请帮我们告知推特,这个账号的存在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可能造成怎样的伤害!当前情况,我们急需大家的出手帮助了!
关于投诉的英文描述形式,这里有象友提供的参考:https://alive.bar/@PatheticCynic/110611176958437323
原来在学校官网上看到一个学生的名字,感觉很维吾尔,国籍是中国的,那肯定就是维吾尔族了。结果今天国际政治课上在没有小粉红的情况下,就谈到了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同化。
今天做Pre的同学是一个蒙古族,她迟疑了很久,还是给民主国家的学生们一点点中国震撼。
这包括19-20年她去参加抗议的各种故事,以及最近几年中国对蒙古文化的迫害,还有她维吾尔族同学的遭遇,细节描述了各种监控手段。她也提到了那个在我校的维吾尔族校友。后者是最后一批还能逃出中国的,现在已经在日本定居,虽然再也联系不上自己的家庭了。
这之后所有学生都震撼了,感觉无法想象二十一世纪还发生这种事情。想去中国留学的,对中国还有一点好感的人瞬间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台湾学生则觉得:想过很恐怖,没有想过那么恐怖。
今天端传媒的早报登载了对三名男性异见人士的性侵指控,而三起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因为相关的维权事件与这些男性相识且不得不与这些男性合作,而掌握资源/权力的男性实施性侵后,受害者又因为维权事件的艰难、自身与对方身份的敏感、不得不继续合作的顾虑而只能忍气吞声。如果去掉“民运”、“维权”等背景,这和整个 #metoo 所曝光的其他被忍下的性侵害也如出一辙。但正因有了这些背景,受害者无法求助他人,会面临更加艰难痛苦的处境。换句话说,“反贼圈”认为自己饱受中共压迫,而其中的女性以及相似处境的性侵受害男性,所受到的压迫更是多重的。
这个事实确实让人沮丧。但如果回溯这一年,会看见从去年的白纸运动开始,女性力量乃至性少数视角终于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无法像往常一样被更“主流”的叙事边缘化。此后关于贝女士(“编程随想”主要营救者,妻子)在🐘上引发讨论,女性开始拒绝“英雄妻子”叙事,将叙事主体握在自己手中。而近期,王丹、腾彪等知名民运领袖/人权律师等相继被控性侵,更是将“反贼圈”长期淤积的父权制脓液给开了个口暴露了出来。似乎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的发展中触摸到些微的时代脉络,也许能保持一些微小的希望:历史多少是会前进的。
在看《人选之人:造浪者 第1季》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21eA4iogGAja20EVHYAZjd
台湾人看的心情肯定和我们大陆人天差地别……从拍摄主题到拍摄内容,全方位地羡慕、欣喜、感慨
语词通过灌输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催生一种符号暴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