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jo @RottingStrawberry 我的时间线上很多人用的是祂们
自我消解和自我融合:为什么我们迷恋“共犯”关系?
之前看一个叫做《累》的漫画时,主角被问:麦克白夫人为什么在某个瞬间精神失常了呢?她之前不是一个狠毒、残酷、支持麦克白杀戮和篡位的可怕女人吗?
主角说:是因为麦克白在夫人精神有崩溃迹象的时候,突然对夫人改了称呼,不再说“我的爱,我的妻,我的二重身”,而是说“你(医生)的病人”。这时候她彻底崩溃,是因为她的精神支柱倒塌了。
我觉得根据这个例子展开,可以说是与其说是精神支柱倒塌,不如说是这个人和自己代理自我的联系被剪断了。
她崩溃不只是因为罪的惩罚近在眼前,还因为那个她以为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的人——她的另一个自我离她而去了,而她在那一刻经历了存在危机(existential crisis)。
自我消融(ego dissolution)——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讲述的就是一种失去自我、而选择将自己的自我融入他人自我(不论是个体还是集体,是抽象还是具象)的过程,在麦克白夫人的情况下,她是将自己的丈夫麦克白视作了自己的另一个自我(alter ego)甚至代理自我(surrogate ego)。她此前的坚定与残忍来自于她并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全局,而是在以丈夫自我的角度行事,换言之,就是在服务丈夫的自我。
麦克白夫人精神突然失常也是因为她目睹了丈夫将他们之间的纽带(bond)斩断,在那一刻,她与丈夫的自我被迫分离了。
人有时候突然崩溃是因为,他们发觉一直被自己视为另一个自我、代替自我的人,其实和自己的联系没有那么深——“那个人的自我不我的自我,我们实际上是两个个体”,这种时刻实在非常可怕,因为你会意识到:你是自由的,你是独立存在的,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的感情不是你的感情。
“共犯”的关系之所以缱绻,本来是因为孤单(不只是单纯社交意义上的,更是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主义上的孤立,一种isolation)十分可怕,而在“共犯”关系中,共犯知道在“惩罚”前自己并不孤单,其实本质和殉情者的逻辑一样,只是后者是在寻求“死”前并不孤单。
但是我觉得“共犯”和“殉情者”关系崩坏时极其恐怖的瞬间就在于:你会发现你的共犯或者殉情对象和你“不是一条心”——因为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摆脱孤独,就连结伴投水而死的人,被发现时也总是彼此分离。
人做什么都无法摆脱孤独,因为人永远是独立的个体,人是自由的孤岛。
这事毛象没人提,但我感觉闹得蛮大的,且有经济利益,放美国属于律师乐疯的案子。@board
b站up爆料,同程/去哪儿等平台,你出原价钱,它买里程票(r舱)/差价票,属于欺诈可以要求全额(不仅是差价)退一赔三的。此外利用南航漏洞(后门),买拼单活动票,比如一查你和另外两陌生人买了三人行套票。这也可以退一赔三。
查看方法:下载航旅纵横,实名后查看行程和购票平台对比,如果你买的现金票,有价差或出的R舱票可以要求退一赔三。
目前的重灾区是同程,现已偷偷修改用户后台数据,想确认是否中招还要同时对比支付软件记录,不能只看平台记录。我因为都是官网订票,这次发财没我。
出里程票
https://bilibili.com/BV1r2yfYQEkz
南航漏洞
https://bilibili.com/BV1Pd1EY7EBM
他视频做的稀烂又只讲事例,具体维权和退赔操作去看xhs。
@itsrlife 一模一样,长了十年了....除了医美没试过各种产品都试过吃过抗生素也吃过eva。。最近听我妈的吃优思明,持续流血了一个月,比之前好了一点(不确定能不能持续)
韩江 很复杂的心情
昨天听说韩江获奖的时候很振奋,加班疲惫的心情荡然无存。结果一刷社媒反而觉得更孤独了。
粗暴地把韩江归类为韩女文学,或拿来与金爱烂或其他韩国女作家比较,觉得韩江得诺贝尔是韩女文学崛起或者女性主义发展的里程碑,我觉得好像是只夸赞到了冰山露出海平面的一角,而海平面下的,被房间里的大象完美地隐藏起来了。这样说肯定要被骂,但我实在无法心安理得地加入这阵韩女文学狂欢。
颁奖辞是这样的:「在作品裡面對歷史創傷與無形規則,並在每部創作中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她對身體與靈魂、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連結具有獨特認知,並以她富有詩意及實驗性的風格,成為當代散文的創新者」。
「无形规则」在素食者中尤为体现。素食者讲社会如何把好好的一个女人逼成一个不想做“正常人”的“精神病患者”,会让人忍不住思考,到底别人口中的所谓情绪稳定是真的精神健康的表现,还是只是社会规则的驯化,而那些不想遵守主流社会制定的不合理规则的人被认为得了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类疾病,这里面有多少是社会想要培养流水线工具人,不合格的就强行划为残次品的因素?素食者是她在国内最知名的代表作,应该也是接受程度最高的一本。
而中国媒体几乎不提但主流境外媒体都会大书特书的一本,是少年来了。
韩江出生于光州,她曾经说过1980年5月發生的光州民主化運動「改變了我的人生」。搬到首爾後,父親給她看了記錄下光州遭屠殺受害者慘狀的相片集,「13歲看到的這本相片集,成為我對人類產生根源性疑問的祕密契機」。
为了写这本书,她需要收集许多当时的历史资料,写作的过程非常痛苦,她说「這些血淋淋的事實,就如同一把長矛般刺穿我的身體,閱讀這些資料所帶來的後座力就是這麼強烈。那段期間我經常在夜裡做惡夢,幾乎要放棄寫這本書。」尽管如此也还是花了一年半写完了。
光州运动是韩国电影这些年经常拍的历史题材之一,首尔之春、出租车司机、辩护人,共同点都是在中国被列为禁片。跟六四运动太相似,所以在中国也就提到了最高级别的审查程度。防火墙给我带来的实感从未如此具象化,我不知该如何开口,在随时会禁言炸号的墙内平台跟同为读者的友们安利一本很难买到的书。
直面「历史创伤」的是韩江也不仅仅是韩江,而不敢直面历史创伤的国度会吸取历史的教训吗?会有出现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未来吗?还是说我们的未来,就像韩江在书里写的:
「所以说,人类的本质其实是残忍的,是吗?
我们的经历并不稀奇,是吗?
我们只是活在有尊严的错觉里,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变成虫子、野兽、脓疮、尸水、肉块,是吗?
羞辱、迫害、谋杀,那些都是历史早已证明的人类本质,对吧?」
给自己再找个班上(不是)
Work and life balance 的正确思路不是“别让工作侵蚀生活”,而是让生活主动侵蚀上班。
因为强行要求自己按时下班或者到点之后完全不想去工作,对脑力劳动来说太难了。哪怕到家了,如果只是沙发一躺刷手机,人其实还在班的状态里。
应该把下班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搞副业,搞爱好,用力地搞,投入地搞,搭成一个结构。只有把生活建起堤坝才能对抗上班这个汛期的河。
语词通过灌输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催生一种符号暴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