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han 人日和新华社都没发,只有山寨机构观察者网发的,不知道是不是官媒都觉得丢人
@lola 缘分!今天吃了臭鳜鱼
1、将带有广告的文章简化为阅读模式。内置 OpenAI,可将当前页面的内容归纳总结为摘要,提高阅读效率。
https://beta.simp.red/
2、口语练习平台,支持十几种语言
https://speechling.com/zh/
3、海外服务如chat-GPT需要海外信用卡。没有visa、没有海外信用卡,可以用这个网站产生虚拟海外信用卡。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
注:需要实名微信号注册。
https://nobepay.com/app/login
4、每个用户免费10次的AI问答网站。
https://magickpen.com/
5、在线英文练习
https://writeandimprove.com/
6、在线英文听力和口语练习
https://speakandimprove.com/
5、6是兄弟网站都是免注册、免费练习。
@yuesha 月纱酱怎么又遇到奇葩,惨惨
@morimidorimatsukasa 小程序!
@lola 上野老师感到晦气
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他在塑造一种谬误的思维——语文阅读理解题总是在以「客观」的方式发问,但实际问的是「主观」的问题。
比如著名的2017年江苏高考题,「鱼眼里闪着诡异的光」,考题问,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由于原作者有微博,考生便去问他,结果原作者说:「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非常搞笑的情况:出题家认为这么写有123好处,但是原作者说,原来我写得有这些好处啊。写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写的好处,你要说是有人妙笔天成,他自己不知道,那还成,但是语文阅读理解题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原作者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那到底谁有问题,不该反思吗?
——实际上他这个问题就很明显:考题把主观的当成了客观的。实际上什么是「好处」?那是对出题人而言的好处,是【出题人的审美中的好处】。换个人,不认同他的审美标准的,那你问:「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好处?」自然问不出来。
所以非常悲哀的是,所有老师都会教学生:【你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这就是很糟糕的,因为所有人实际上都已经意识到语文阅读理解题根本不是在问客观的东西,而是在问主观的东西,但是考题却依旧在不停地用客观语气发问,让人觉得好像这么理解就是天理一般。
——更进一步,我说,千万别觉得这是小问题。从小就被主客观不分的思维熏陶,那这人长大以后如何思维?当今网络上大把主客观不分的人,把自己坚持的片面主观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难道应该说没有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吗?
@walunding 差点以为是海底总动员的同人(不是
恐怖小说素材(不是
@Jiangzibi 真晦气……
@walunding 转念一想怪不得我看不下去,合理了
@walunding 什么这是湘池???
@illnessillusion 咦难道不包括高强度键政
语词通过灌输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催生一种符号暴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