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necrime 摸摸胺胺w(猫猫探头
@aminecrime 嘿嘿,今日份打卡滴滴w!
@pillow 唉,就是被压迫太多的平静叫人难过,大家都(抱抱,会没事的
@pillow 烦死这种改来改去的了咱狠狠骂它!抱住枕桑受委屈了拍拍头头
不过细读还是能找到许多自洽的线头。赖因哈德比起创作更善于发现、收集,因此他围绕伊丽莎白创作的诗集很久以前就停笔了——也因为她只看了题目,因为死去的梅花雀被金丝雀代替。施托姆没有明确展露任何一个人的心路,但他给了林间路标,你可以擅自解读一个意思,另一种可能性也许会指引你走向同样的结局。
也可以认为伊丽莎白在赖因哈德心里已经作为一种美的具象——与此同时她作为人本身被抽象化,如贝雅特里齐之于但丁。睡莲不仅是那个片段的象征,而是贯穿至文末成为他事业的一部分。「永不再见」的绝决对诗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以至于会为了维持其中诗意而忍受分别的愁苦。
而哪怕撇开这些不谈,最后留下印象的自然描写也是不错的,不如说最后能留下的也正是这种朦胧的、观照自然时浮现的哀意。
#book
昨晚摸了一篇施托姆的《茵梦湖》,好久没读过这样清新如诗的小说了。
小说没解释的逻辑性的东西很多,诸如赖因哈德与伊丽莎白为何中断通信,伊丽莎白是否出于母亲意愿答应求婚,甚至赖因哈德究竟是否爱慕过伊丽莎白……但这不妨害其优美。看他写男女主幼年及成年的相处,看男主眼中女主的姿态,会觉得这些文字自动过滤了人欲——如果由别的作家写,估计早就从欲望写到爱了。
整体基调哀而不伤,有遗憾但不多,朦朦胧胧似有还无,未解释的部分刚刚好。
#book
《指匠》萨拉·沃特斯
#book
第一人称的叙事诈骗,主要人物都有一段时间以为别人在第一层、自己在第二层,这些信息差在第三部的高潮集中碰撞很有意思。只是铺垫太长了,虽然苏珊和莫徳的恋情线可以弥补这点,可显然这本的故事性高于文学性,作者笔力纤弱,读者可能得靠情节驱动阅读。如果仅从技法来说,她属于很好学、稍微努努力就能达到的类型,修缮文章的效用立竿见影。读苏珊视角那段混乱剧院描写我便认为她有时写得不贴人物,但既然选择读就得接受。
电影版《小姐》更尖锐,更像一个让莫徳和苏珊承认彼此相爱并联手出逃的同人作品——在谋划了一个共同的未来的道路上少经历许多弯路与苦痛。显然原著在这一点上更现实,两人并未为爱揭开骗局救出对方,而是各自历练、出逃,直到所有谜底被揭开,二人所拥有的一切重新归位,才重新面对对方。
两位女主怎样获得自由——怎样逃出深宅、逃出贼窝、逃出疯人院,这之中的谋略胆识与忍耐挺鼓舞人的。
本号是用来关注友邻的魂器,主号在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