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我要真轮播一遍安哲不得堆下一沓观影日志,其恶果是有一段时间不想碰电影了——所以省省吧

@seanmiona 没读过这位的文但经常在Miona的嘟文看到,委实没想到——还是看看日常好了(摸摸

「关于雾霾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很多园艺书籍都记录了更多信息。这是因为伦敦的空气污染太过严重,很多物种根本无法在这里生长。每当空气潮湿或是下雨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就会与污染物结合,产生一系列有毒化合物,比如硫酸。其他污染物则会混合在雨水中,落在植物、土壤和人的身上。只有少数顽强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伦敦园艺师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些能存活下来的物种。悬铃木和杜鹃花在伦敦的植被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是半不育现象(Semi-sterility)的产物。郊外的情况会好一点儿,可以看见盛放的玫瑰。在那里,酸雨能帮助消灭真菌性病害,后者无论在何处,都将影响植被生长。」
19世纪二球悬铃木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在伦敦开始流行,因此在英语中被称为“伦敦悬铃木”(London plane tree),也称英国梧桐。此后引种到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包括纽约、巴黎、上海等城市林荫道的主要树种之一。
——所以那个时候走在街上看到的景观十分单调——但有总比没有好,老娘写的情节没问题

@seanmiona ……这太惨了(摸摸(这文啥名避个雷orz

无脑nsfw 

今早脑到一个知道真相后的亚窝在卧室一团混乱我是谁他是谁,然后夏的安慰方式就亲亲抱抱顺势躺下让他边哭边上——讲道理啊有老婆给你上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至少做的时候可以逃避一点不愉快的事只要你不纠结她爱不爱你是吧。完事了第二天看着老婆侧脸醒来你是不是就有动力想想能做点什么了

「为了符合这种简朴的设定,站台甚至没有配备基本设施,如遮雨棚、照明灯和指示牌。每当火车到站,列车上的搬运工们只能扯着嗓子喊出这趟车的方向和目的地。他们还得喊出列车当前停靠站点的名字,经过了那么多年,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车站的名字标在站台上。在发动机的嗡嗡声和车门的撞击声中,叫喊声很可能会被掩盖。」
想起《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写道:英国人不喜欢写门牌导致别人找不着路,就,你们不是不喜欢对话吗!写下来的方式不好吗!合理怀疑你们并非真的社恐(不

「漫长的工作时间迫使大多数家庭尽可能住在靠近工作场所的地方,即便住得拥挤又邋遢,也比轮班16个小时后再步行1个小时回家要好。然而,有些人每天仍需走很远的路,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短,为此,搬家或租房,都极不划算。这类似于一出关于金钱、时间、便利、工作机会和家庭压力的博弈游戏,和21世纪的上班族们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
「到了1882年,伦敦地面交通服务系统每天都要售卖出近25 700张票。19世纪末,那些富裕的工人和中产阶级绅士都已经习惯了既辛酸又有点愉悦的上班旅程。便利的交通让人们扩大了找工作的范围,此外他们也可以较自由地选择住宅区。」
一点高中地理&高中生活的记忆苏醒

电影《耶稣基督万世巨星》 


其实是摇滚音乐剧,基本按时间线拍了一众圣经名场面,没读过原文不过典故习见很好对应,虽然裹了一层现代娱乐的包装,大致将现代偶像崇拜与宗教信仰对标,改编力度还比较弱。此外除了耶稣、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犹大一出场就能猜到外,门徒的辨识度比较低,大家都穿现代装也没什么标志,不说这是圣彼得真认不出来。比较好笑的是希律王头顶大字出场不怕观众看不出。
最紧要是音乐好听,我拉了一下专辑,比较喜欢The last supper、Gethsemane。The temple这首对应的场景上半是美国夜总会下半是贫穷与疾病,两款都恰如其分地对应信徒的「需求」,再拉进西蒙的武装就齐活了。
其次是有些场景拍摄效果不错,比如最后的扛十字架和钉十字架。
耶稣和犹大的演员眼神戏很够,很有戏(贫瘠的语言。

有个地方不大理解,片头闪过几次苏联画风的海报(没认错的话),但没看出来想指涉什么……

胶水闻着像廉价指甲油,上胶熏得想吐……

trigger 

就算是我也会生气的
事到如今已不是损耗最后的眷念去换取什么,或说,作一个期限——而是,凭往昔种种,假想你待我还有一分情义,方不至于向你发火
我不妄想对等和微薄的反向影响,我知道当我的情义枯竭后,我们之间一无所有
别再来了,你听不到吗,你不知你的痛苦于我而言多残忍吗

你以为会目睹落日溶解吗?不是的,你将如忘却清晨一般忘却黑夜,在无尽的灰幕中追逐列车,你无法察觉这个城市处处缺了什么,你闻不清雨水,你早湿透了。

可你一直以来究竟为何如此恐惧

看到用《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剪理想主义者萧定权和安欣(非CP向……简直叠饼式悲歌
说起来歌名也许取自博尔赫斯的What can I hold you with ?我老记成我用什么留住你,「把」字令人不适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开始五分钟还没进具体情节,我便猜不是情节性强的片子,看下来确实像家庭录像带。氛围很文学,但又是能调动视觉艺术优势之所在:由于整部的正常对话——指不被打断且达成沟通目的的对话——屈指可数,在台词停止、无以为续的空档,以肢体动作维持淡薄的体面便倚赖于视觉层的表达,属于一看便理解的范畴。

Lee 在酒吧第一次失控这段,他跟两个谈笑中的男子搭肩问候,说「既然不认识你们为什么盯着我」,随后动手打人。这让我想起《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的西蒙「你刚刚是不是看我的脚了……我的脚什么也没有,真不懂你们为什么老盯着我的脚」。这种认知并不全是妄想,因为许多陌生人曾评论说「他就是那个Lee」,至少很多人知道那起火灾。而「知道这件事」本身即对Lee的提醒,是否议论差别不大。这一段也是他情绪管理的典型,即从平和到愤怒的时间很短,并以迅疾具有破坏性的方式爆发,与他接触的人能感到其语气的偏执,本能渴望逃离。

情感麻木是另一点。他认为尸体无法下葬期间一直存在医院就可以了,参考坐标是Patrick 把摔落的冻肉塞回冰箱时重复多遍,被冰箱门磕到头,忽然被莫大的痛苦袭击说,「我没法想他就那样待在医院里」。从冻肉联想到死去父亲的遗体这一笔很好——Lee 则意识不到任何问题,也不知如何安慰。无法有效使用语言表达本质上是思维紊乱,而从闪回片段可以看到他受创前带小Patrick在船上钓鱼时非常幽默。

他还有一个明显症状是逃避回到过去的居处,回去后有极明显的闪回反应,在打瞌睡时梦到死去的孩子问话,在偶遇前妻时一直制止对方的道歉。

——忽然发觉回顾时我已将Lee视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视形象样本,至少复合表现了种种症状,可与《幻影书》对看。《幻影书》的表达非常外显,它是一种已经脱离那种困境的人的追述。但《海边的曼彻斯特》压抑低沉,拒绝追述,拒绝过去与未来,那起火灾以破坏扭曲一切的绝对姿态存在着,不可治愈。

这部闪回和闪进的画面区分度不高,有时没法立刻反应这是过去,不过看下去会豁然领悟。

配乐很好。悲伤一直在四周流淌,潜藏在凝滞的生活浮冰之下。
提起这个还得提Patrick的乐队,两次展现乐队的构图很相似,也很违和,因为一般乐队鼓手会在舞台靠后且偏一些的位置,但Patrick不仅在C位、在镜头中央,主唱和吉他手还侧着身。要说因为房间比较小所以架子鼓放中央,那当我没说。Patrick在第一次被指责节奏太慢,在第二次则是节奏太快——一言以蔽之,不合拍。

总之我是在Patrick听一群朋友从Joe 的死聊到电影,而另一边Lee 独自坐在大圆桌前嚼披萨时忽然意识到这片子好在哪。它展现而非说明人与人的隔阂,漠视也好冲突也好,人们对不上彼此的频率,强行维持着脆弱的恭维。我知我格格不入,我试过了,可显然我更适合埋头修水管,让我与我的缄默一起。就此别过吧。

物色下一支曲子时首页推了三声部版的万蝶,十多年没弹过古筝指法全忘了没机会重学,用钢琴仿古筝音色也非我所能,做不来轮指和大跳跃……
想试试Everytime you kissed me ,扫了谱子多数是单手跨区,就是比较长以及间奏部分瞧着挺难……


困了洗完澡精神些继续工……今天被戳了十下吧,没出血但好疼,质问自己为什么要做窗棂,繁琐极了
也工了好久但似乎没什么想说的,难得

之前怕虫弄脏书便收进纸箱了,然而还是没躲过……好气啊老娘的书!!
里边主要是当年 老师寄的日文书,就,我说再过八百年也读不懂好吧现如今只有我不会日语了。阿克那几本都被弄得好脏书封不能要了
回想这么多年保存品相最好的竟是抽屉式衣柜里的全套PH漫画,也是日文的……

Show older
飞面

“煮喝醉之后把触手伸向fedi宇宙,于是有了拉面站~ ”
Mastodon是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核心理念是“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使用分布式的架构,整个网络由若干自发节点构成的联邦宇宙fediverse,从而从根本上杜绝censorshi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刻意避开了推荐算法,让sns回归原本原子化的“人和人的社交”。
拉面站是fedi中的节点之一,主题是飞天拉面神教FSM,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反宗教宗教,具体可以参见飞天拉面神教介绍,本质是个欢乐沙雕生活分享兴趣交流为主题的站点。
这里欢迎飞天拉面神教FSM信徒,希望你们遵守站点规则里的阿西八戒。
这里也欢迎非信徒,毕竟 煮不在乎! RAmen!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