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看连环杀人罪案里
这些普通的好人,想做点事的警察,被激怒的调查者,茫然的遗族们,反复、抓不到头绪、不知所措、竭尽全力地追查的样子,感觉像被胶带卡住的蚂蚁,运行得好好的机制被一下子搞乱了。也喜欢看重新容纳这个胶带寻回秩序或者解决了这个胶带给个交代的故事……心情很复杂又当海浪又当小船又当船上的人又当海里的人所以很爽
#三伏三时
我终于开看心猎第二季
@steamedrolls01 天呐 原来我是大棉签…………
作为英专生非常理解去到英语国家留学/工作的友们对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的自我怀疑,在国内的时候也有过被问读这个专业是不是需要超越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水平 于是作为一个比较了解这门语言的人,我给自己做了不少洗脑工作来增强信心,或者说破除所谓 “英语母语” 的迷思
历史上英语并不一直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全球通用语言,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讲的口语,十五世纪时还有一场大辩论(以及大审查)就是关于英语到底能否真实地传递出《圣经》的内容…… 嗯你猜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中世纪,因为那个时候 English was not even legit (.
后来因为一波又一波的 nationalism 以及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英语作为殖民地教育和政府系统的一部分被带到了各个地方。随着英国(或者说欧洲+北美)以外的英语母语者和使用者越来越多,英语就成了一门人尽可夫(?)的语言,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标准的语言——只要你讲英语,无论语言水平无论口音,you are as entitled to this language as anyone else.
之前有茸友转过一篇关于找 native-speaker 改写作并不完全是好事的文章,我非常赞同里面的观点。学术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不能和语言水平划等号的,话讲不清楚的人哪里都有,和语言关系不大。这些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并且一旦摆脱了标准化的心态,更加容易慢慢打磨出个人风格
@KaedeTo34km 太离谱了,甚至朋友圈都没有避着你吗…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总有些真笑,也有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