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哎,一有什么ddl就无效熬夜到天明也是种习以为常

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不同种类语言所代表的最主要社会功能性质似乎有差异。当然我了解的语言也不多,只能从我的母语汉语和现在频繁使用的英语以及一些欧洲的小语种来阐述。

“不同种类语言的社会功能性质”是指什么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这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的主要属性。我发现英语信息背后通常会有比较庞大的考证数据支持,它是比较来源可考的。而中文信息大多是告知性质的,它可能很宽泛,但是却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你最想了解的东西,并且它们通常都是强经验主义的、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某一种说法在中文语言信息的池子里大量重复出现,那么它很可能就是正确的。

举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最近想去印度学瑜伽,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教得好,我首先就会用中文去搜索“去印度学瑜伽”,这比用英文去搜“yoga teaching course in India”要来得有效率得多,英文搜索结果出来的往往是一堆赞助广告和植入广告的博客文章,但是使用中文却能搜索到亲身赴印学习后的网友分享的心得,是第一手的经验,且非常详尽,能够让我立刻就获得好几个只有当地人或者深度爱好者才知道的瑜伽学校名字,用于我下一步检索的“钩子”。

不过呢,当我一旦找到了切入某个信息源的楔口,开始认真阅读这些瑜伽学校网站的明细,需要了解什么是Hatha什么是Ashtanga Vinyasa的时候,我就会非常习惯地直接检索英文术语。这样检索出来的往往是一些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还有就是很难找到的入门书籍的推荐,比如说B.K.S Iyengar所著的《Light On Yoga: Yoga Dipika》等等,类似这样的海量信息很快就都能获得。简单来说,如果我想要获得一件陌生事情——或者甚至还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仅仅是一种想法——的攻略,我会去找中文信息。如果我想知道某个具体概念的准确含义以及这种解释的正确性,我会去找英文信息。补一句,德语其实也是有类似性质的,而且比英文更可靠。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语言学学者,也不知道我的这种体验究竟是个人偏见还是确有其事。我猜测这种对我当方面展示出来的现象背后的成因可能与民族性有关,也可能与社会结构、发展程度,教育水平都有关。但是我的确感受到,在学习和了解事物的过程中,利用这两种语言的社会功能性质差异来检索信息,能够让我事半功倍。所以从个人体验角度出发,纯分享一下~或许可以给一些网络朋友的生活实践提供一点润滑剂,仅此而已。你可以杠,你杠就是你对。(之前发的关于语言体会的几篇PO文杠精都太多了,所以容我在这儿叠个甲🙏)

哦,我前面说的关于想去印度学瑜伽的事情是真的,一半是兴趣一半是理由吧。理由也非常明显了:我就想找个由头过去蹲着,好有机会去撸我的银都老婆。

开微信小号的目的:嫖芝士派的新人折扣听力课 :abongoblob:
全返又便宜就是让人有动力啊!!

最近压力大到又开始幻想性生存……算了随便了 把自己安抚好已经很不错

还以为是新年冲击让面站停摆好几天
幸好又找到了新域名……吓我
差点以为步了活吧后尘

思考思考,看看所爱的,和人聊天,看看书,自己活着。
看见有人可以那样地怜爱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好让我羡慕。

看嘟友帖日常被治愈
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些快乐的、自由却秩序的文字让我很开心。
用力走进我常觉苦痛的生活中,走过那些勾勾绊绊纠结坎坷,我的胸中最后也会获得那般的平宁吗。
我也有自己能做到的很厉害的事啊,我知道。

前段时间有朋友来找我,我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情,其实已经过去很久了,当时是快高考了,然后他压力很大,我们在相近的班级,他给我写了一封绝交信,他说我这个人身上没有他想要的东西,然后呢我也是觉得他蛮痛苦的,我也没有说什么后面我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好像是我跟他讲了一些话,然后他就觉得说他被我拯救了,他还特地想要带那本小王子给我。
我真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大家都挺可怜的,就是没有过好的关系范本,也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对待,所以在关系里面会使用很粗暴的方式。
虽然我自己也不大,但有时候我看很多人的视角,是真的有点像看小孩子。
后面他给我发短信,说看到村上春树那段话就想起我,“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
晚上和朋友聊天又想起来这件事,我说当我们拒绝自己的时候,就会同时拒绝别人,本质上内在自己在受苦,但是很难看到,也很难被看到,我前几天不是和你说绝交信的事嘛,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对方一定在受苦,虽然他伤害了我。

奇怪的豆知识增加了 

一直很好奇到了吃橘子的季节日本人到处都是温州みかん,但是100%国产,还以为是日本也有个地方叫温州之类的(…)
查了一下原来是一本叫《橘录》的中国古书记载温州是柑橘类名产地,因此“温州蜜柑”就作为这个品类的名字被确定下来
实际上日本的温州蜜柑大多产自鹿儿岛长岛地区,因此欧美人也叫橘子为satsuma(鹿儿岛原来是萨摩藩所在地……)
仿佛是不完全的荷兰豆起源情景再现 :0160:

之前看到一个手术缝合神经的视频,只需要缝合外面不需要一根根搭神经(也搭不了)。有人问神经束那要是里面神经搭错怎么办,然后有人科普说大脑会自适应的,还在想好像看到过类似的介绍,就在底下看到了这个图👇

劳务市场上,人是有价格的,薪水有高低,工时有贵贱。但是一个因为爱与尊重而结合的家庭里面不是这样,不能拿外面的机会成本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各自出了一个人,你是,我也是。
你不可能出一个比我高贵的人,我也一样。所以什么赚得多,工作更高贵之类的,都不是可以豁免于家务的理由。
根据特长、偏好、生活的具体情况当然可以讨论和尝试各种分工,但分工意味着双方都很清楚我们必须共同承担,“这当然也是我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找机会甩锅给对方,自己尽可能避开家务。
一般来说,如果非要按劳务市场的逻辑,一个人是不可能买得起与他“相配”的伴侣的时间的。
找个思想灵魂有共鸣的,或者找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然后让她承担家务,占用她的时间与生命,只不过因为她爱你,这实在太操了。
我能理解这爱里面自主性与几近圣徒的伟大之处,但我仍然觉得,这太操了。

女娲娘娘捏人之后剩了一个大泥坑,在大泥坑里诞生的人是没有眼睛和耳朵的,看不到也听不到,成天只是埋头找东西吃,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有一个人在摘野枣子的时候,被枣刺划开了眼皮,一睁开眼睛,就发现原来大家生活在蛇窝里,蛇不饿的时候随便人在身上爬,饿了就随便抓一个吃掉,其他人不知道,仍然在蛇身上爬。
这个人找来一根长竹竿,一直伸到天上,对着太阳就咣咣咣地敲起来,敲太阳声音响极了,所有人的耳朵孔都被震开了。
接着,这个人又用竹竿去敲月亮,每敲一下,月亮就射出弯弯的寒光,把所有人的眼皮都划开。从此人们就逃出了蛇窝,在大地上生活,看得见,听得见,也知道了害怕。
这些逃出来的人就是我们的祖先,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吃一些吃起来非常酥脆的食物,比如炸鸡和巧克力威化,纪念我们学会害怕的日子,祈祷我们新的一年心明眼亮,苟且逃生。

社交思考 

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各自不能说的话
……母女生来亲近也是个伪命题
那么我就只能像研究人员一样观察她了
做好自己的心灵壁垒,减少误会(我的过度表达+她的错误接收),争取在感情中亲近一些
解读一些沉默的爱对我来说实在太难
我依旧很委屈毕竟人穷则反本……可是只有难过的人会去改变,嗯
如果亲密关系都是这样我真的会不想谈恋爱……一方要像破谜一样去拆解另一方好痛苦,观察细节是可以做到,可起码自己要有表达欲望吧,表达想要了解彼此的欲望
会不会是没什么可说的呢 会不会是立场上需要第三方呢。毕竟母女关系+都是内向的人,我根本不晓得谁了解妈妈,也不知道向不恰当的人问出这话会不会伤害到谁
说起来也就是因为从来没有第三方,我才会这么晚领会发牢骚的意思。家里根本没有人会如此表达,所以我还以为不好的关系,一切坏情绪都是需要解决的。除此之外均是沉默。
发牢骚不一定是好事,但总归是一种折衷的办法。我以前很难体谅这些,但是儿时不通情理也许也有好处,如果不是长大了,我听到某些话应该也会心碎吧。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欲说还休的歉意呢,或许那又是一长段弯路。
现在感到我的负面言论和过激的话终归随着我的眼泪流掉了,留下的尚算我能理解,尚算不伤人。我不想伤害谁也不想被伤害,但总有人说我过于客气。然后又留下好多糟糕的回忆。我是不会撒娇。
对我来说,哭应该是好事吧,就算不被喜欢也应该要哭哭的,是一个发泄渠道……然后我就能比较好地面对我的课题。

对大部分人来说亲密关系的诉求
陪伴还是大于沟通/精神交流吗

shutgnblink.blog/2024/%E8%88%8

米娜桑,【舍友 / 伴侣同居防闹掰互检表】粗糙版本已经搞好放博客了,有和舍友/伴侣同居需求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看一看填一填不上当能避雷 🙇

【介绍】

受到旅游防闹掰互检表的启发,而且自己的同居生活也踩了一些雷,我终于悟了:你们是很好的爱人、朋友、亲人,完全不代表你们能成为很好的舍友。

是否能成为合适的舍友,只和生活习惯、消费观念、边界感、责任感有强相关。所以这个表聚焦于生活习惯(包括卫生、饮食、收纳、社交、嗜好、宠物等习惯),都填完也可以见微知著看出一个人的消费观念、边界感、责任心,同居前填一份这个表比啥缘分、磨合都有用!

以下的表总共有 5000 多字,我自己填了一遍,大概需要 10-20 分钟,确实耗时,有些人可能都没耐心看完填完。但我觉得它绝对值得和一个人同居前双方都填一遍。

一个连这个表都没耐心填的人真的值得一起住吗?你能指望 ta 积极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吗?如果没有这个表,很多不合的细节可能会在生活中的一次次摩擦才浮现出来,好运的话会被慢慢打磨掉,更多时候则会成为越扎越深的一根掌中刺,不如早点发现。

如果发现双方生活习惯差异太大,最好还是保持距离美,不要轻易同居。

如果很合拍但有一些细节不同,也可以提前解决。

而且这个表不仅可以作为同居前的互检,也可以作为同居后的行为准则契约,一旦有了什么矛盾,表里有的就可以按表解决,表里没有的可以自定义加上去。

我发现我非常喜欢契约文化,在达成契约 / 合同前,可以据理力争给自己争取有利条件,可以锱铢必较把每一个细节扣好,但是合同达成后双方就必须遵守,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拉扯。

使用方法:确保你使用的浏览器有【打印导出】功能,填写完之后直接用这个功能转换成 pdf 保存。或者你也可以长截图。或者你也可以打印成纸质的用笔填。但请记住本表单没有“提交”按钮也没有记录功能!!你要自己保存结果!!

现在的版本还是 “让你体验回到 web2 早期” 的绝粗糙0.1版本,是我搞不懂 hugo 怎么自定义后直接拿 html 写的,很多交互和逻辑还不是很用户友好🙇 以后有空且心情好会更新修正

Show thread

家人们!我实现了糍粑自由!!

在小红书还是哪里看到有人说可以用面包机做糍粑,试了一下是真的,太方便了,想哭……

糯米泡八小时,蒸熟(大概二十分钟),扔进面包机揉20-30分钟,就很光滑了,如果要颗粒口感更明显的,揉15分钟就好了。面包机一点都不粘,清洁很方便。取出面团后,用油纸压平切块就好了。

我终于不再用过年期间吃饱了撑的去手打糍粑了!

我个人感觉哈(非官方定义,杠就是你对…)年糕更细腻,是糯米粉做的,比如韩国年糕、江浙沪年糕,但是糍粑的米粒颗粒感更多,是熟糯米捣碎成团的,比如日本年糕、湖南糍粑。我个人更喜欢吃糍粑~

#长毛象厨房 #咪姐家常菜

Show older
飞面

“煮喝醉之后把触手伸向fedi宇宙,于是有了拉面站~ ”
Mastodon是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核心理念是“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使用分布式的架构,整个网络由若干自发节点构成的联邦宇宙fediverse,从而从根本上杜绝censorshi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刻意避开了推荐算法,让sns回归原本原子化的“人和人的社交”。
拉面站是fedi中的节点之一,主题是飞天拉面神教FSM,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反宗教宗教,具体可以参见飞天拉面神教介绍,本质是个欢乐沙雕生活分享兴趣交流为主题的站点。
这里欢迎飞天拉面神教FSM信徒,希望你们遵守站点规则里的阿西八戒。
这里也欢迎非信徒,毕竟 煮不在乎! RAmen!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