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困惑:不爱上具体的人究竟会怎么样呢?
……虽然众所周知赋魅会导致对人格的错误解读,进一步不能好好交互。但是这里仅从“认同长期不相处也能一直维持着好友关系”这个现实行为出发进行讨论。它经常被认为象征着发出者的能力实际上不足以接近具体的生活,所以容易脱离现实感受,对友情观念赋魅。但是,在我流观念里,本身人的体感就分为感受型和观念型。如果说前者依赖的生活方式是记忆和体验,后者依赖的就是观念和感性。强行将后者所依赖的生活要素指认为“不能具体的生活”,实际上也不尊重人吧?
当然,人都生活在现实中无疑,精神分析也从行为的昭示解读性情的影响因素,现代社会已经走过了被巧舌诓骗的时代……但是如果不将思考视为行为的另一个维度的话,也会无法理解很多人的心理活动吧。
对该问题产生疑问是因为看到了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