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该不该仇恨具体的人这个建议真不好说,因为真要说仇恨具体的人,有的人比如我,在母亲这儿受到的直接伤害比在父亲那儿多,在女性圈子里受到的排挤孤立和霸凌也在比男性那儿受到得多,而且是成倍数的多
性别隔离的社会文化下会让人不得不根据指派性别,来作为自己的第一个也是最长远的社交圈层,那么在这个圈层里接触到的同样指派性别的人所给的直接伤害绝对比其他地方给的更琐碎和繁复,每天的摩擦如果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用你教她也会恨具体的人。
所以如果有的人生活在从小就被其他女性胁迫似的教导要奉献自己成为附属品、甚至甘愿充当男权社会的打手的环境里,在这些具体的女性面孔对她日复一日施加暴力的前提下,在她看不到更长远问题时,会让她比其他人更渴望钻入真正伤害她的问题中,她会更渴望结婚,加上她被暴力折磨到低自尊和低期待值,她会认为男人十分普通平庸的好处也比原生环境中日复一日的欺压更好。而且最糟糕的是,结婚这个糟糕的选项,很多时候却真的能(在至少一段时间内)缓解她最急迫的情感需求和对自主权力的需要。
而且还有一些时候,人不去也不能去仇恨具体的人是因为这是她为数不多仅能遇到或者最后可以依赖的东西,比如我有一些les朋友她们遭受过来自伴侣的家暴,甚至有的还很频繁,我认为性少数人群遭受家暴的问题是复杂而且难以开口的,它并不像异性恋社会议题下的女性,总能找到一张可以去憎恨的男人面孔。在女性酷儿的生活问题中,男人的面孔,尤其是顺直男人的面孔有时候往往是模糊的,甚至很多时候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开的,但亲密关系里却不是,而这些冲突总是比上班被男同事碰掉饭盒更能留下伤口。
人的生活是这样的,不是某种应承的模板和套子,即便是同样都被父母家暴,不同的个人经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很多时候,女权让人痛苦,因为身为指派女性必须,以及不得不反直觉式的去相信一些从没有拥有也没有见过的东西,思考也是痛苦的,这个过程让人不得不恨很多原本不想恨的东西。
我现在觉得在海棠吃饭是在吃人血馒头,因为这几天的事情我才知道海棠为什么很多饭不好吃,因为很多人在海棠写文是真的在谋生,而不是追求情感愉悦,炖出来的当然不好吃,马斯洛需求理论,很多作者可能还停留在第二层,而我觉得炖得好吃的作者全都走到了第六层或者第七层,表现上来看都留过洋
其实我隐约能察觉一点,这几个星期沉迷骨科有点进去一本骨科文,评论区夸作者写得好我却看得毛骨悚然,因为太真实了,女主面对的困境太真实了
这本书是工作独立的异父同母哥哥和还在读高中的妹妹,妹妹有一个弟弟是家里的皇帝所有人都偏爱他,只有哥哥在乎妹妹……妹妹每天在家里被妈妈凌辱,穿个衣服涂个美甲都要被说是婊子勾引人,哥哥把妹妹从家庭里拯救出来,给她一个家,并且最新进展妈妈还病死了,同样也在作恶的爸爸和弟弟的凄惨也不过是妈妈死了没人洗碗家里很乱弟弟没人管,看了让人想大叹气。
就……一本书写成这样,那些细节太过真实太过刺痛了,真的有这个必要吗?然后作者又把这种痛苦变成性欲送给你吃,幻想一个不存在的哥哥成为自己的温馨港湾,哥哥这个身份足够亲近所以也足够安全,甚至哥哥开的还是书店!这种东西我又怎么吃得下?我不是没有良心的人啊……
我有时候经常说有些作者的文写太穷了很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现在想想可能这真的是她们所能幻想的极限了,一个爱人永不阳痿的鸡巴和一间房哪怕是租的以及一份足够自给自足的工作,太渺小的愿望,但幻想够小才有成为真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