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好像是从金融专业毕业很久很久之后才开始逐渐对经济学重新产生了兴趣,过去这些知识距离我是非常遥远的,它们只是我为了应付考试而必须要记住的字词,而我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时间越长,就越对经济学感兴趣,因为我意识到经济学其实是人的学科。就拿年底出来的一些2024年世界整体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来说,摩根大通十一月发布的north American economic research里面有这么一项叫做adjusted crop profits(就是企业利润,这个数据一般是经过剔除一次性收入或支出、非经常性项目,以及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等微调的,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程度和未来盈利潜力),这个细项2024年增长率达到了7.7%,比历年的同期增长率都要高。最后查了一下各路分析是什么原因结果哭笑不得,居然主要是因为通胀。这个逻辑是,通胀期间,消费者心中对商品价值的一种惯性认知松动了,比方说在欧美超低利率市场环境中通胀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一杯咖啡可以数年保持20块钱的价格不变,它的价值区间就会被锚定在20块钱左右,商家很难去通过提升价格增加利润。然而市场一旦进入通胀期,消费者心中的价值衡量体系被打破,商家就有机会在涨价的总体趋势中选择多涨还是少涨,结果显而易见。看起来非常虚空的宏观经济学背后的原理往往能通过简单直白的消费者心理来解释,我想起我在读书期间曾选修过一门课叫做behavioural finance,也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一门经济学课程。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种消费者的‘惯性认知’规律已经被证实,也有专有名词,就叫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由Kahneman和Tversky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首次系统提出来的,指消费者倾向于将过去的价格作为当前购买决策的参考点,Kahneman和Tversky在他们1979年发表的论文中也指出了这种认知在通胀期间会因价格波动而被重新调整现象。学过经济学的人读到这里应该都能想到了,这看起来似乎像是企业在利用通胀来从消费者身上牟利,然而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提升利润之后将会把这些增加的利润重新投入生产与开发,资金又回流进经济体中,这样一看,适度的通胀(通常在2%左右)同时也刺激了经济的运转,是形成健康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我现在也能够对应联想到了,这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其论证了企业通过再投资提升生产能力,有助于提高就业水平并带动消费增长,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的机制。当然,这种逻辑建立在假定企业不会将利润过多用于资本回购或股东分红,而是重新注入实体经济的前提下。而在应用情境中,能潜在影响通胀期间企业利润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成本定价(cost-plus pricing)模型调整,企业对供应链和定价策略的优化等等。废话一堆,我其实也搞不清楚当初让我学到一个头十个大的经济学现在怎么突然一下就通了,可能是因为这两年被这个社会摩擦得太多了……其实我当初选修行为经济学的原因是它里面有涉及到消费者心理的模块,而心理学一直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甚至还幻想过借由这个切口在申研时转修心理学,不过因为该课程学分的比重实在占太低最终没有实现,但我对经济学之兴趣的来源却能由此初见端倪。事实上一切与人类相关的学科我都有兴趣,心理学、宗教学、法学、社会学……这么说来我是不是应该去看看人类学🤔

真的有毛象啊!我终于见到了一头!真是值了!

想起以前打那份文案工的时候经常进行的推理活动……
通常都是一个绝望的商务同事走进文案办公室,宣布这次发出去的软文广告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被限流了,但是ta看不出到底是哪个词触发了限流机制,亦或者根本就不是词触发的,有可能是这次带货的博主账号太差,发啥啥限流……
于是一办公室的人就瞪着那些字,试图在字里行间揣摩到底是什么触发了赛博天罗地网,神经质程度堪比狂人日记里那个从字缝里看出吃人的……

这活干久了,相当于把那个赛博的天罗地网下载到自己脑子里,灵敏到脑子只是在胡思乱想都能同步加载大眼同款屏蔽词机制。我的脑子闪过“学习”这个词,下一句闪的必是“这词不行得换成别的,有习字”。
一开始所有人都收藏了专门筛限流词的网页工具,写完一篇塞进去总能筛出来几个。到后来不需要了,塞进去筛不出东西,因为写的时候脑子已经提前避开了。但限流还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网页工具比实际的限流算法笨很多……
到最后就很绝望,因为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脑子逐渐坏掉,即将丧失无限制的正常表达能力。脑子坏掉竟然是真的轻易的事,只需要几个月 :0090:
后来我就跑了 :Parrot06: 倒也不只是因为我脑子要坏了,毕竟工作,是很恐怖的!

感觉消费社会里纯花钱确实会搞出精神危机,一方面这年头那么多工作都很吃屎,赚的钱里更多的是精神损失费,工作上越失落,生活被工作越压榨,越想通过花钱弥补自己,找回因为工作失去的快乐幸福乃至存在价值。
创作给人的解法是提供一点能动性,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创作。学会创作本身就是在赋权。你会做衣服,在你想要新衣服的时候就会想这个我好像也会做。你会做饭,饿了需要吃饭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自己做。你会自己打扫,在面对房间脏乱差时就多了一个请保洁之外的选项。会创作的人在消费社会里会多一个选择。而互联网上甚至也会有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无形中又降低了学习创作技能的门槛。
消费是花钱,你不可能永远买到符合你心意的商品,因为它涉及到别人的劳动,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别人在为你提供服务,你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环节和别人的意志。消费能买到服务和商品,买到别人的时间,但买不到尊严、权力和掌控感。最终的结果就是越消费越感到自己失权,因为花钱产生的精神危机,很难通过花钱去解决。

12月31日编辑:抽奖已截止!稍后将会从点星列表用随机数工具抽选

挺突然的,但是为了庆祝新年和离职抽个steam游戏,想整一点不一样的就抽个RPG maker MV吧,个人感觉这是第三方插件支持最好的一代。最好上手的剧情游戏制作工具,无论你是同人女还是OC人,只要有美术素材和剧本就可以轻松做出讲故事游戏,内置素材放心用!12月31日晚十点开好了(只抽搞二次元的,抽奖请点星!要有国区steam账号,不可折现哦)

唉…………………………牙刷刷头没了加上牙刷质量下降半个月就要充次电,于是我在买新牙刷(很贵舍不得钱)和凑合过吧这个牙刷买了还只有一年呢刷头就不重新买了吧,刷头也不便宜啊两种心情中犹豫不决,中间又加上工作超忙、因为工作几次抑郁发作,这件事被我拖了巨久,拖到刷头不知道用了几个月了,甚至已经开始有味道了………………主要是存放环境也不太好刷头都发霉了
这几天翻出了出差带回来的一次性牙刷用了一下,又赶紧下单买了新牙刷,今天到货了,把旧牙刷扔掉的时候闻了一下,有种鱼腥味,非常恶心,淡淡难受,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我能忍受进嘴的东西都变成这样了仍然没有第一时间解决,我知道要解决这件事都至少是在三个月前了,但就是一直没做,包括双十一的时候下单买了很多东西,当时完全可以顺带买个牙刷或者买几个刷头,但就是没做,因为根本没想好到底是买新的还是买旧的,就这样犹豫到现在。而且上班真的很吃时间,根本发现不了一个月就过去了几个月就过去了一年就过去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照顾不了我自己,太费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总之牙刷要常换……用久了真的不行,都要成细菌培养皿了,而且前段时间总觉得有口臭当时还以为是压力太大胃有问题现在想来根本是牙刷问题,晚上用了新牙刷嘴里清洁度超高,这才是正常的啊!都快忘记这种感觉了

其实最近越来越觉得虽然我的母语是中文,但其实我根本不会中文,我会的只是翻译过来的英式表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和越中的人越是无话可说

草真的被昨天吃的螺蛳粉整死了,昨天也是痛到一两点才睡,今天痛到现在了,一点起床去吃药,开烘被机把我和床烘暖的力气都没有即使烘被机就在地上只需要拎起来,而且我还好困好困好困,为什么我要对抗睡意在这里玩手机只因我要吃药?

《破地狱》《热辣滚烫》 

爹的话翻译就是:你的人生还很长,你不能用在恨一个已死之人身上了

Show thread

《破地狱》《热辣滚烫》 

爹到死了才能用信道歉,中国人就是这么可悲的,更可悲的是大多数人一生根本等不来那个道歉,也别瞧不起爹的道歉了虽然爹主要是在做临终忏悔不让自己遗憾死去,我的暴论是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去道歉,因为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其实你缺别人一个道歉,或者,难道你就开得了口吗?

Show thread

《破地狱》《热辣滚烫》 

《破地狱》我是喜欢的,因为经历了家中亲人的逝世,根本没法从死亡中走出来,没有黄子华来破我们这些生者(幸存者)的地狱,此后常觉被死亡笼罩着,甚至影响了我这几年和家里人关系的转变,不是“人都死了”的规劝,而是确实意识到了,人有一天会死的,死了以后怎么办,我的恨怎么办?

如果人死了我的恨就彻底得不到答案了,而且衰老是一个漫长的可怖的过程,一个人的逐渐老去对我来说最令我胆战心惊的是气味的改变,像食物腐化,人也会逐渐腐化,只是人的腐化是非常非常漫长的,而且还伴随着各种失能,失能又意味着尊严的丧失,我这种高自尊的人是真的完全无法接受。

所以我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中决定不再恨了,等到死亡降临时,爱恨交织才是最痛苦最痛苦的状态,爱有回忆,恨有快意,只有爱恨交织让人无所适从,然后被情绪摧毁。

Show thread

《破地狱》《热辣滚烫》 

最近看完《破地狱》,因为很明确察觉到了导演想讲什么,然后发现很多人以为是在讲旧的东西,确实可能有点难分辨,因为是在旧的东西上扭转了方向改变了一点点,但是还是会想,可能人的理解能力仍然还是建立在已有认知上的,很难从作品里理解到本身未曾理解的部分,包括年初的《热辣滚烫》也是一样的,都是旧的东西开新的花其实内核完全不一样,但是很多观众就会误以为是旧的。

破地狱最主要的误解是,我看很多人以为这个是讲“人死都死了(就原谅他吧)”,认为结尾是“包饺子”大团圆,其实矛盾发生在爹和子女身上,爹都死了根本团圆不了了,子女属于创伤幸存者,和和爹和解根本不是一回事。况且理解也不等于原谅,但是从创伤中修复确实需要理解加害者行为,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他到底在想什么?也就是得到一个答案,得到答案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包袱,和原谅对方根本不是一件事。(以及道歉很多时候是加害方更需要的)

人是需要破除自己的心魔(地狱)的,离开你的爹(因为爹死了,没死你也可以当是死了),别把你的人生吊在“爹”上了,和《热辣滚烫》很像的一种“时代”精神,即从创伤中走出来靠的不是恨,不是爱,而是don't fucking care,一种“关我屁事我从此只想过好我自己的人生,希望您老从此在我的生活里死去”。

当然《破地狱》因为是香港的所以人情味格外重,比较温馨,又是疫情后抚平创伤片,基本没有翻白眼的桥段,我个人觉得其实也能照见一部分香港人在政治上所做的选择。

@board 不知道最近香油有没有留意到国内app store上架了一款上ao3的软件,就是图里这个。一开始我也以为就是类似普通镜像网站,但是刚刚看到用过的人说这个app有一个很阴险的地方,就是通过app下载文章要付费。而且这个app不知道用了什么算法,作者在ao3设置隐藏的文章也能看到。这两个功能加在一起,如果被查到就有的说了,毕竟涉及到金钱问题,而且国内执法保不齐会直接制裁作者。最近用ao3最好谨慎一点,账号如果和国内信息相关联的话也最好换绑国外的邮箱

啊啊啊啊啊昨晚吃的太辣急性肠胃炎,今早地铁痛得一直蹲地上,旁边有人下车我起来打算坐,下车人旁边大姐立刻挪过来占了位置,大姐面前人顺势坐上她的位置,不是,大姐你……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要讲我昨天听的那个互联网大厂老员工去越南创业结果发现越南人都不肯卷的故事 

就是这位大哥发现四点多的时候员工就开始扎堆聊天,一到五点所有人就同时站起身骑着摩托车走了,然后大哥发现自己也拿捏不了他们,因为人家根本不在乎赚钱,多少工资都是一样地过,月薪三千的人和月薪十几万的人也能玩到一起,在这里要是干得不开心转身就离职去对面上班了,于是大哥只好选择跟员工错峰上班,这样不用看见他们不努力的样子( :ac_acg058:
大哥开的是个mcn公司,招人当网红,来了个未成年女生,大哥说这不行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读书,结果人家第二天又来了,说我办了休学。大哥心想那得好好培养啊,就跟人家说这样,你回去看抖音,找出你觉得可以拍的十个视频明天给我看,第一次这个女生找的十个里只有三个勉强还行,大哥就给她讲为什么行,为什么不行,第二次有五个了,第三次八个,粉丝到了一百万,大哥觉得很有成就感,心想这小孩开始上道了,结果人家第二天就提了辞职说要回去上学,因为老板针对她,对她不好,别人下班都不用做这些,就她要做,大哥当场崩溃了
大哥说在这里开公司你不要想着像在中国一样卷,这么想的公司都死了,因为招不到员工,只要比同行卷一点就行了,所以只有几家中国公司在互相卷。他现在管理不了员工,只好开始管理顾客,顾客说这个东西我们三天后要,大哥说不行,做不到,因为今天星期五,周末没人来上班,一星期后给你们吧

太好笑了云间奇遇,圣诞节飞机上发巧克力,我高兴地拿了一个就继续睡了,然后乘务员折返的时候不知道是绊了一下还是没拿住总之把一盒巧克力全扣我身上了,我在睡梦中被从天而降的巧克力雨砸醒,懵懂地睁开眼只见到一地的圣诞老人……我们周围所有人帮他狂捡,结果等他走了之后的五分钟内我稍微一动身上还是会扑扑簌簌地掉落一些圣诞老人,和邻座私吞了,呼呼哈

Show older
飞面

“煮喝醉之后把触手伸向fedi宇宙,于是有了拉面站~ ”
Mastodon是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核心理念是“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使用分布式的架构,整个网络由若干自发节点构成的联邦宇宙fediverse,从而从根本上杜绝censorshi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刻意避开了推荐算法,让sns回归原本原子化的“人和人的社交”。
拉面站是fedi中的节点之一,主题是飞天拉面神教FSM,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反宗教宗教,具体可以参见飞天拉面神教介绍,本质是个欢乐沙雕生活分享兴趣交流为主题的站点。
这里欢迎飞天拉面神教FSM信徒,希望你们遵守站点规则里的阿西八戒。
这里也欢迎非信徒,毕竟 煮不在乎! RAmen!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