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人】
【授权转发】《壹心理,我们的人生故事不是你洗稿牟利的素材》 by 青衫Aspie志愿者
https://mp.weixin.qq.com/s/WmRiO393teZ9DkwTjN6Mbg
(去追踪链接)
青衫Aspie是致力于神经多样性科普的组织,多年来也为亲历者提供平台叙述和分享自身的经历。
壹心理作者林音lili(曾用笔名“蓝莓小姐”,原记者编辑,后2023年心理咨询在读,也说自己是心理咨询师)“ 洗稿、抄袭和篡改了青衫Aspie平台上的两篇原创文章和一篇文献解读文章。” 具体内容见链接。
很好笑的是壹心理在这篇所谓“原创”的文章下还给自己“原价400~1000的心理咨询”打广告。
截止青衫发文时,壹心理没有回应,仅林音发了个“我理解分享者剖开内心呜呜但我还是这么做了呜呜”的回复(见图)
看到豆瓣上有人吐槽说,自己小时候父母并没有那么崇尚集体主义和宏大叙事,但最近几年却因为头条和短视频而变成狂热粉红。
我忽然想到,propaganda最危险也最难对付的部分,并不是虚假信息,而是,它给受众建立了一种情绪心理方面的条件反射。为什么头条文章和短视频,在搞propaganda的时候,远比新闻联播有优势?正因为,前者的文字图像和视听效果,对受众的刺激更直接,更有利于煽动情绪、制造巴甫洛夫犬式的条件反射。
关于头条文章短视频受众,和新闻联播受众之间的区别,我还是举我父亲的例子。他是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完全不会上网,用的手机是老人机,平时的消息来源只有电视。
20年初,我回家的时候,跟他谈到反送中,他很平和地对我说了一句话,确切地说,是问了一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会想要独立?”
这就是头条文章短视频,和新闻联播,在进行propaganda的时候,效果的巨大区别。后者只有“灌输虚假信息”(“香港有人闹港独”)的功能,而前者的重点却在,建立情绪条件反射(“港独该杀”)。
所以,新闻联播的受众,像我的父亲,对于反贼来说,其实还是相对好办的,因为他只有“香港有人闹港独”的错误认知,而没有“港独该杀”的情绪条件反射。所以我就能给他解释,香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示威者的诉求到底是不是独立,而他也能心平气和地加以倾听。
这也是大多数反贼所期望的“交流”:他们想的是,只要用事实说话,对方就能倾听和接受(否则就是对方有问题,愚蠢、不觉悟)。
但他们意识不到的是,你国大部分头条文章短视频喂过屎的普通粉红,最需要的其实不是真实信息普及,而是情绪的安抚,和心理的脱敏。如何安抚他们被煽动的、失控乱窜的情绪,如何打断他们那被塑造出来的条件反射(“独”→“坏坏坏,杀杀杀”)。这不但需要更细致的功夫,而且甚至可能需要专业心理人士的知识。
在贴吧看到一个男的在婚姻吧记录性生活,莫名其妙性欲旺盛,反正每天想方设法想和老婆草逼(有点代,这个帖子里众多国男看到最后也觉得楼主脑子里除了上班就是草逼,有点太过头了,楼主也并不强迫老婆,反正老婆有时候夜班,就摸,吵完架没多久吵着吵着就是一句今天能做爱吗(?)老婆也会用这个惩罚对老公不满意的地方(?)做的不满意了就不给草。。。楼主为了草逼分担了更多家务,微信被删了就用qq问老婆能不能草逼,看到后面原来老婆是马来西亚人,还出过轨,但为了草老婆的逼,他全都忍了。每草到一次就会在贴吧记录一次+1还会评价一下感觉怎么样。
https://tieba.baidu.com/p/8906859161?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1&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8.5.0&st=1727960110&is_video=false&unique=DF1D3202BC5676C4B268516F4B03E919
给你们加个链接 前面感觉都快分手了,后面删了微信只有qq之后,竟然能一天草两次逼
说“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的张桂梅校长真的境界好高啊!
之前还看到她给儿童之家的孤儿们吃汉堡紫米露鸡翅(这些对她们那里来说还是蛮多钱的。张虽然舍不得自己吃,但孩子要吃她爽快答应。她还说过:“你们的孩子可以富养,我们的也可以。”)。还有她之前听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那个梗以后,自掏腰包给女校的所有学生买当地最好的奶茶喝。(她说:“我希望有一天这些孩子们走在街上,能像喝什么就喝什么。”)这种高配得感教育…估计很多家长都做不到…
而且她真是不求回报地在托举女学生往上走(这点很多家长也做不到)。她和女高学生再三强调不要老想着她,不要老惦记要回报学校。飞出了就走吧,不用回来了。
她真的是在努力培养女孩们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健康的人格。
左派:毫无武德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