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onleft @aminecrime 不爱打什么,老师你说完
@[email protected] 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中国人就是这样的,觉得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默契,中国人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是因为所有人都在期待轮到自己去做那个位置,这样就能贪上了
@Icarloss 不在这,在微博,你去微博搜
我觉得该不该仇恨具体的人这个建议真不好说,因为真要说仇恨具体的人,有的人比如我,在母亲这儿受到的直接伤害比在父亲那儿多,在女性圈子里受到的排挤孤立和霸凌也在比男性那儿受到得多,而且是成倍数的多
性别隔离的社会文化下会让人不得不根据指派性别,来作为自己的第一个也是最长远的社交圈层,那么在这个圈层里接触到的同样指派性别的人所给的直接伤害绝对比其他地方给的更琐碎和繁复,每天的摩擦如果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用你教她也会恨具体的人。
所以如果有的人生活在从小就被其他女性胁迫似的教导要奉献自己成为附属品、甚至甘愿充当男权社会的打手的环境里,在这些具体的女性面孔对她日复一日施加暴力的前提下,在她看不到更长远问题时,会让她比其他人更渴望钻入真正伤害她的问题中,她会更渴望结婚,加上她被暴力折磨到低自尊和低期待值,她会认为男人十分普通平庸的好处也比原生环境中日复一日的欺压更好。而且最糟糕的是,结婚这个糟糕的选项,很多时候却真的能(在至少一段时间内)缓解她最急迫的情感需求和对自主权力的需要。
而且还有一些时候,人不去也不能去仇恨具体的人是因为这是她为数不多仅能遇到或者最后可以依赖的东西,比如我有一些les朋友她们遭受过来自伴侣的家暴,甚至有的还很频繁,我认为性少数人群遭受家暴的问题是复杂而且难以开口的,它并不像异性恋社会议题下的女性,总能找到一张可以去憎恨的男人面孔。在女性酷儿的生活问题中,男人的面孔,尤其是顺直男人的面孔有时候往往是模糊的,甚至很多时候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开的,但亲密关系里却不是,而这些冲突总是比上班被男同事碰掉饭盒更能留下伤口。
人的生活是这样的,不是某种应承的模板和套子,即便是同样都被父母家暴,不同的个人经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很多时候,女权让人痛苦,因为身为指派女性必须,以及不得不反直觉式的去相信一些从没有拥有也没有见过的东西,思考也是痛苦的,这个过程让人不得不恨很多原本不想恨的东西。
@summertime aaaaaaaaaa 昨晚在哔咔看到一个男主诱奸女主的!做完男主露出真面目大告白逼女主和她在一起,一边做一边说我喜欢你好喜欢你,呜呜呜色到我了!
左派:毫无武德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