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进攻堡垒》记一点想法,读书少如我总认为十八九世纪的小说惯于在开篇亮明人物性格设定,而越现代则越趋近完全将人物置于环境中,随情节发展作动态观照,将评定人物的权力转交给读者,作者仅在写极次要人物时透露自己意见。不是说之前的小说人物不凭情节展露,两者差别在于是否有开头那一段话。
这种转变并非全然由于篇幅拉长,因为也存在有足够篇幅展开描述的小说如《艾玛》在开头作人物特写;也并非由于小说侧重从人物性转移到情节性,因为从巴尔扎克到最近的小说,人物个性不曾消失。而似乎像一种观念:当后来的作者认为留存悬念更好时,就不会多添一笔了。
我个人是认为这样更好,减少先入为主的想法,纯然凭借人物所为去认识人物。而对于一些笔力尚弱的作者而言,还能规避所写非所想的风险(尽管不值得骄傲就是
不过《小说鉴赏》以此篇为切入点显然是为了指涉主流的小说定义,包括虚构性、趣味性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