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觉,身边很多男性都像是某种机器。他们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差,学习成绩优异(最起码高中时期是的),考上了名牌大学,然后顺利读研读博,找到一份体面、拿得出手的工作,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小波折,但大体上是顺风顺水的。而他们有一套内置的程序,作为他们完美人生的一部分存在,这套程序可能在他们成长的任何时期突然开启,可能是高考结束之后的那个夏天,可能是拿到offer的第一个礼拜天,也可能是付了第一笔房款的下午,那套程序启动,告诉他们“现在你该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了”,然后他们就进入了求偶阶段。他们的程序会兢兢业业地为他们筛选合适的对象,哪些学历相匹配,哪些收入差不多,哪些容貌身材好,一一分类,一一准备攻略。追求对象的过程总是千篇一律,先是用社交软件营造人设达成互相吸引的目的,然后开始使用他学习多年得来的机智幽默的谈吐和追求对象谈天说地,互道早晚安——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表白,恋爱的开始是一束花和小礼物,周年纪念日年年都记得,过到第几年就可以准备求婚,结婚几年就可以准备要小孩——同样地,中间可能遇到一些挫折,但这套程序总会反复重启,直到全成就通关。
叹气,看到有人说:“为什么非得叫‘夏日祭’,叫‘夏日嘉年华’不就行了吗?”——然而问题是,“嘉年华”是个地道的天主教词啊。
所谓“嘉年华”,其实就来自粤语音译的英语词 Carnival,这个词的词源为拉丁文 Carnem Levamen,字面意思是“减轻肉”——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天主教每年有一次大斋,大斋期间不许吃温血动物的肉,因此,大斋前最后一个可以吃肉自由的日子自然被人重视,后世演化为一种狂欢节日。
顺便一说,Carnival 在日语中亦被译为“谢肉祭”(“谢”在文言文中是“告别”的意思)——这个节日和“祭”没关系,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翻译呢?
另外一个梗,由于谢肉节在意大语中写为 Carnevale,导致一些民间词源学家误以为 Carnival 的本义是“Carne Vale”——“肉肉拜拜”。
@qiuqiublo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爽翻啊
ohyaaaa准备在这里圈地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