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NSFW-别人嘴中的老年性工作者、曾经认识的人、对荤段子的态度
看到一篇公众号记录作者自己去参观的性工作者的生活,里面有一段就画了一个老人家的背影 附上一句话是:她的子女都不管她了,五十块钱就能做。
这句话让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认识的一位网友,他在一次发语音的时候就和我提起自己老家有一个老人家,十五块钱就能操一次。语音里他笑得喘不过气。
但我当时只是觉得麻木,嗯,我的麻木可能和大部分人不同。
我对所有性话题都很无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常见的*话题*。
想想看,一群人聚在一起,会聊各种各样的话题,玩乐、生活、学习、工作、情感,大家对不同的话题会激发不同的反应,比如a说失恋了 那么大家就会摆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性话题对于我来说也相同,聊到性大家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会为了看这个反应而去主动谈一下,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回到那个网友,后来他送了我一款游戏 是治愈类的,希望我高兴一点。但后来我不想再和他继续交流了,就提出要把游戏的钱退给他,他很生气,说你不想和我玩就直接说,别来这套。然后我们互相删除好友了。
今天突然看了一下那个游戏的价格,五十八元。
我初中开始家里就频繁地搬家,啊,那也就是2017年之前了。
和大部分家庭都固定在一处的人记忆构成不同,或者说 我的记忆构成本就与大部分人的方式不同。我会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区分阶段,比如我出生的家就是阶段一,初中的家是阶段二,以此类推。
因为这种记忆,所以我认识的世界犹如蜻蜓点水一般,我先在蜻蜓产卵的这个点诞生,通过与水面接触的而产生的水波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再点,点,点,无数次的死亡 无数次的诞生,直到我认识整个湖面。
自我中心 主观感受地说,如果世界是从一个点诞生,那么一定是在我有记忆开始的那个地方 不断地更新 不断地刷新 成为一个立体的球的。
然后你会发现,世界不过是不同的点拼凑而成的。但这又让我想到小时候的一个童话故事,一本故事书里的字会在晚上互相串门,第二天重新排列回去,但是有一次,他们排错位置了 就变成了新的故事。
手印体感杂谈(废话极多)
最近打坐试了一下不同的手印,体感不太一样,记录下。
首先简单讲一下手印的原理
(你们想深入学自己找书看。我看的是《佛教气功手印总集》刘渺 里面对联系方法有很详细的阐述,具体手印的功效其实没有讲那么多。)
不同的手印有不同的名字,功效,来源于元素不同。(打算截一下笔记的,但是面站现在传不了图,随便吧,可能看心情补上)
我们有十根手指,每一根手指头都分别代表了五大元素,而左手右手又有各自的含义,合起来就是一个小宇宙。
手指和手指的指尖相触碰,扣成环形,就是气在内练,伸直就是在外放。
而我们通过变换手指的动作,就可以像天线一样和自己想要的频道进行链接。模仿佛的手印,就是把自己的频道调成和佛差不多同频,获得佛的加持。
接着回到主题,我个人的感受。
知识手印和海底轮手印(也叫意识手印和智慧手印):虽然手的动作类似,但是掌心内外方向不一样。
个人体感还是有点区别,海底轮手印掌心向上,我会联想到跪拜的时候手心向上接福的意味 而且每次手心也会发麻发热,但是比起海底轮更多的是感觉到三眼轮和顶轮的能量更重。知识手印反而没感觉那么热。
刚才看了一下,掌心向内的能量往内走,向外的是往外往上走,那看来还是我的海底轮需要调理一下。
“智慧手印是向上,代表接受知识,渴望知识,意识手印向下,代表冷静,回收能量。”
并且的确手指尖相触碰的时候是能感觉到能量的连接的,就好像玩那种画道路的游戏 你不在这里给他们衔接上 小人是过不去的。
定印:早上起来吹空调吹冷了会用,鼻子堵了会用,身体不舒服用一下。定印其实是脐轮的能量,治肚子着凉嘎嘎有效嗷。而且脐轮又对应着中医的下焦,下焦就类似于能量储存地吧(难怪那么强调海底轮的作用),所以小动物肚子着凉了容易寄。
就是对于我来说太热了,大夏天的谁受得了。
搜了一下,定印好像在瑜伽里就是用来自我疗愈,排汗排毒的,同样也可以让人专注和感受神性。
-
其实手印还是有很多的,佛教菩萨和佛有那么多,法门也那么多,选一个自己习惯的来就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哎,怎么搁这升华主题了。
我有时候也会结观音的手印,不过手一直举着还是挺累的,我是一个很懒的隼隼,偶尔体会一下观音的慈悲就够了。
写这一篇的时候意识到我可以通过印度瑜伽来补充一些佛教手印没有详细讲的内容😮毕竟其实同源嘛!
好了,隼隼out
妈
说起外公,我对他的印象除了那个每次我回老家都会出来迎接我们的不怎么会和小孩说话的老头以外,更多是听我妈说的。
之前去拜佛的路上,我妈说外公经常会出去做生意,回来的时候带一大堆礼物etc分发给孩子们。
于是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她和我爸吵架,她说我爸明明答应过会……呃……养?【这不是我惯用的语言系统,不太记得原话】我们的,这次又出尔反尔。
我说,可能是他心情不好发脾气吧。
虽然是很早就明白的事情,但在前段时间我才真的体验到我妈内心还是一个孩子,她一直期待有一个稳定的依靠对象,让自己可以撒娇。
想起认识的entp和我说我父母是典型的幼稚型父母,需要被孩子照顾。
但是说这个有什么用呢?定义这个,定义那个,最后问题没有解决,病名倒是一大堆。
关于去世的人类、动物的话题,社会道德相关。
之前k和我说自己老婆的妈妈可能要去世了,她的内心没有一点波动,反而觉得要去ta们家有点烦。
后来我和比提起这件事,比说反正isfj去世了我可能会伤心,也可能不会。
我说伤不伤心都没关系啊,这有什么呢。
早上出门又看见一个关于去世的地狱笑话,虽然这么说很外星人,但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很敬畏死亡的。
于是又回忆了一下,我外公去世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没什么感受,不如说,这很虚幻,因为我并没有去见他最后一面。
又联想到自己曾经养的动物,我养过很多动物,小猫小狗小鸟小兔子我都养过,这条下一个嘟讲吧。
其实本来更多想表达,不管伤不伤心都是自己的感受,真实的体验。每个人对死的体验和感受不同,理解也不同。
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涅槃之前,他的弟子们都为他感到悲伤,只有一位弟子没有落泪,反而为他感到喜悦。何故于此?因为打心底知道死亡不是终结。(我并不是想表达所有不难过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我只是想说思维不同,观念不同,感受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相同的表现)
道德标准会希望我们做得更社会化,不过社会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不被良心谴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