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根据我身边人的意见,总结一下中国人最中国最完美的一生:

1.幼儿园学习至少一门特长
2.小学重点小学,中学重点中学,大学重点大学
3.大学入党,考所有能考的证书,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了加学分),凭借党籍和成绩保研到更好的大学
4.读完研之后不要读博,进入国家体系做公务员,这个时候年龄还不太大,不超过三十岁,刚好结婚生子
5.买房结婚,生孩子越多越好
6.孩子重复以上流程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之前跟一个非常敏感并且有抑郁的朋友聊天。我观察到,我和她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虽然不一定因为她的抑郁。她只需几十分钟,千头万绪很快就长起来叠起来转起来了。我听她说话,好像用 x10 倍速度看动作片,场景快速切换,信息量、情绪密度极大。她自己也因此常处在透支后的兴奋和疲惫里。当她说“我最近很好/糟”,她的最近指的是一天甚至一小时前。而对多数人来说,最近的时间尺度是按周和月来计算的。

这两年我也有这种时间度量衡的失准感。尤其是进入动荡年代后,总觉得变化常在朝夕之间。回想自己去年的事,都像偶听旁人十年前的旧闻。每天被困在不断做选择中,总是一个决定还没捂热,又开始下一个。人人默认蹲踞式起跑状,就等枪响,开始一场悬崖边缘的百米跑。

信息过载和政局动荡肯定是部分原因。但在文艺青年念叨的从前慢和反贼自嘲的推背感之外,我还被某种广阔又陌生的文明消逝感包裹。一些价值,一些生活方式,永远消失了。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看到法国高考会考09-17年的作文题,感到震撼,一是与某国之间的差距,二是命题的开放性和哲理性确实超乎想象,每一个问题都是那种似乎需要看完几本哲学著作打坐冥想好久才能下笔的论题,我不禁想经过这样的思考试炼出来的学生,会拥有怎样的深度呢。老实说我看到这些题目是完全没有思路的,很多论点我根本没接触过,怎么展开,怎么论述,怎么开头怎么收尾,完全没有头绪。比如“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我们应当用认知来论证吗?”、“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我们能挣脱自己的文化吗?”、“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而不受政治倾向影响?”,甚至是“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
它们是和“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类似的终极问题,这些问题让人想码下来用一生的时间好好思考,作为已经脱离校园的人,我不去评价作为考试题它们合不合适,我仍然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它们是人观念的成长过程中很好的母题。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中国父母经常说挣钱为了子女。我是相信的。但这个钱怎么花由不得子女。你要说我环游世界行不行?家里蹲休息两年行不行?组个乐队行不行?重读大专学画画行不行?那估计得打断腿。六个钱包只能用来付首付和结婚。

所以中国父母挣钱主要为了让子女过上主流牢狱生活。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我在毛象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多反省社会,少反省自己,多反省家庭,少反省自己,多反省别人,少反省自己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这张拍得可真好……推上刚见到的,写着拍摄者是Peter Charlesworth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今天一边运动一边听马世芳“耳朵借我”电台的《六四三十年祭》节目。大学的时候还会在墙内发几张《颐和园》的剧照。而今天试图说些什么想想都欲言又止。但是所有恐惧都不及如此精确地知道我周边有认识的人也在长期的打磨训练中被塑造成为了这个机器的一个精密零部件。我不由自主沉浸在这样的恐惧中。总有人自发地加入这个系统,也许其中会有人将枪口抬高一寸,但是我不相信它。

Show threa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刚刚翻第一次知道六四这个tag,给我的感觉就是,毛象,大型group counselling现场。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都不太缺一起笑的人,但大概总会少些能一起抱头痛哭的人,尤其是因为政治抑郁和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敏感和不适导致的大哭。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很难想象,我们竟然曾经有过谷歌,脸书,电视上的日漫和美剧,instagram,未删减的云图,可以上映LGBT影片的电影节,骄傲节,Wikipedia,Uber,Linkedin,Airbnb,亚马逊,iTunes,Kindle……而没有哪一代人能够感受到我们这种生活被一层层抽空和剥离的无力。2019,进入另一个平行时空。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头像”一词的微博实时搜索中,很多用户都在抱怨为什么各平台都换不了头像。另外,听说李佳琦昨晚在直播间里用奥利奥雪糕摆了个坦克造型,然后就被掐了,微博上同样有大量不明就里的人“什么情况,求私”。审查机器用一种近乎滑稽的讳莫如深,变相地纪念今天。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毋忘六四 

找回手机里19年六四晚会的相片,那年正值三十周年,有超过180,000市民参加晚会,参与人数为历年最高。人群挤满维园六个足球场,手中的烛光数不胜数。所有人沉默不语一同祈祷,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同胞,那是我印象最深的六四悼念记忆。那次烛光晚会出席人数破纪录,原因之一就是要为6月9日的大游行造势,而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的大游行也拉开了反送中运动的序幕。

三十年前先辈们坚持过,三十年后港人仍要为现在抗争,但两次运动最终都因中共镇压而结束。八九民运本应该成为改变的起点,人民已选择要迈向民主体制,但是中共拒绝接受反而令它成为了独裁统治下的悲剧,又在三十年后重蹈覆辙。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记住这段历史,悼念六四本身就是一种延续和抗争,为公义呐喊与极权对抗。

过去影响现在,而现在又决定着未来,政权希望得到沉默,因为89民运的生命力还存在于记忆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力量。而作为公民,良知告诉我要铭记六四,在最绝望的境地里,我仍愿意相信所有的勇敢与执着会令公义重见天日,希望的种子仍将冲破障碍生根发芽,民主之花终有一日会在广阔土地上自由盛开。

六四33周年
点燃、举起、不灭🕯️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给tl的大家分享一首大鸣大放时期、北大学生沈宜泽和张元勋的诗歌《是时候了》的部分内容。这首诗在当时引发了北大五一九的学生运动,甚至毛泽东也知道,还问过北大是否有位沈宜泽写了《是时候了》。但是他们在第二年反右(事实上大鸣大放就是一场陷阱)中被划为右派,他们和支持他们的人也遭到了血的清算,甚至死亡(比如林昭)。沈宜泽先生也在89年在天安门做过演讲。
远不止六四,远不止文革,我们一直在失去。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ludemeow :blackcat_mian: boosted
Show older
飞面

“煮喝醉之后把触手伸向fedi宇宙,于是有了拉面站~ ”
Mastodon是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核心理念是“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使用分布式的架构,整个网络由若干自发节点构成的联邦宇宙fediverse,从而从根本上杜绝censorshi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刻意避开了推荐算法,让sns回归原本原子化的“人和人的社交”。
拉面站是fedi中的节点之一,主题是飞天拉面神教FSM,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反宗教宗教,具体可以参见飞天拉面神教介绍,本质是个欢乐沙雕生活分享兴趣交流为主题的站点。
这里欢迎飞天拉面神教FSM信徒,希望你们遵守站点规则里的阿西八戒。
这里也欢迎非信徒,毕竟 煮不在乎! RAmen!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